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憶江南(白居易·唐代)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布:延章

2022-11-23 18:1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ān。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好,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麼的熟悉。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注釋
憶江南:唐教坊曲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賞析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着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詩其第一首,作者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

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讚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了『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艷;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裡,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裡,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聯繫起來,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聯繫起來,為的是異色相映襯。江花紅,江水綠,二者互為背景。於是紅者更紅,『紅勝火』;綠者更綠,『綠如藍』。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於洛陽的【魏王堤】七絕云:『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花發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區別。洛陽有洛水、伊水,離黃河也不遠。但即使春天已經來臨,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樣碧綠。因此作者竭力追憶江南春景,從內心深處讚嘆『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後,又不禁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這個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詞雖收束,而余情搖漾,凌空遠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參考資料

1、龔克昌等.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60
2、謝克先.白居易【憶江南】三首賞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06.
3、唐圭璋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6-30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