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幼女詞(毛鉉·明代)

古詩三百首作者:發布:延章

2022-11-7 20:14

毛鉉,字鼎臣,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人。明洪武時在陝西一帶從軍戍邊,後任國子學錄。他的詩些富於生活氣息。

下床著新衣,初學小姑拜。

譯文
幼女下床穿上新衣,初次學著新娘的拜堂禮。

注釋
小姑:這裡是新娘的意思。

低頭羞見人,雙手結裙帶。

譯文
恐怕他人取笑羞的不敢抬頭,緊張的不停撫弄裙帶。

注釋
結:扎縛、撫弄的意思。



賞析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專門吟詠幼女含少女的詩作數量不多,但這類詩作大都寫得富有詩趣,頗具特色。西晉著名詩人左思的【嬌女詩】可謂中國古代最早寫少女情態的妙詩。此詩極盡鋪陳之能事,著力描繪詩人的兩個女兒小女『紈素』與大女『蕙芳』逗人喜愛。正如明代譚元春所評:『字字是女,字字是嬌女,盡理、盡情、盡態。』明代詩人毛鉉的【幼女詞】,儘管僅有20字,但狀寫幼女情態逼真傳神,『如在目前』,較之左思280字的【嬌女詩】毫不遜色。

毛鉉的【幼女詞】僅寥寥數語,便使一個純真可愛的幼女形象躍然紙上。詩的前兩句,寫幼女下床穿新衣,初次學著『小姑』此處指新娘成婚時拜堂。這裡,由幼女『下床著新衣』的動作引出其『初學小姑拜』的另一動作,並在『學小姑拜』之前著一『初』字,便突出了其情竇初開。詩人寫幼女『學小姑拜』,旨在描繪其心態,故詩中並未具體描繪她學拜的情景,這一點與施肩吾【幼女詞】別無二致。三、四兩句筆鋒一轉,以幼女的動作摹寫其含羞之心態。『羞見人』,這是直接點明幼女害羞,怕別人取笑她『學小姑拜』。『雙手結裙帶』,這是寫幼女以雙手扎縛、撫弄裙帶來掩飾其含羞之情。而她要『結裙帶』,就得『低頭』,其不自然的心理也就被上述自然的動作所掩飾。此詩描繪幼女情態,語言質樸自然,看似信手拈來,實卻頗見功力。讀之,給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之感。現代文學巨匠魯迅先生有兩句詩『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所聞】,寫一個給豪門侍宴的『嬌女』侍女,在豪門酒宴上以『佯看羅襪』這一動作掩飾其『啼痕』,以及她失去親人親人被戰火奪去生命後的悲情。魯迅先生的這兩句詩是現實的寫照,或許他在寫作時也受到毛鉉【幼女詞】的啟發。

施肩吾的【幼女詞】與毛鉉的【幼女詞】都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個性鮮明的幼女的形象,也都以稚態見童心,富有詩意、詩趣。但其不同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在於幼女的年齡略有差異,交代其年齡的方法不同,還在於幼女的稚態與表現手法有別。施詩中的幼女年僅6歲,這是以『幼女才六歲』直接點明的。毛詩中的幼女年齡多大,詩中並未直接點明,讓讀者自己從字裡行間去尋找答案。此幼女不是像施詩中的幼女那樣『學人拜月』,而是學『小姑』成婚時拜堂。可見她已不止『六歲』了。她知道『著新衣』,還知道『羞見人』,甚至懂得掩飾自己的羞態,去『雙手結裙帶』,可見她稚氣未盡,仍是『幼女』,尚未成人,否則,她也做不出『初學小姑拜』的動作了。

施詩寫幼女的稚態,突出其弄巧成拙,從而,見其童心。在寫法上,施詩先直言幼女少不更事,分不清『巧』與『拙』,爲下文寫幼女弄巧成拙埋下伏筆;然後,以『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這一反映其稚態的動作描寫照應上文,爲『未知巧與拙』作了形象的註腳。這裡,既有幼女年齡與其行爲的不相稱之明比,又有他人之『巧』與幼女之『拙』的暗比。如此著墨,就使幼女的形象活了,動了。

毛詩寫幼女的稚態,著重反映其情竇初開,羞於見人之童心。毛詩通篇採用白描手法,一句詩就是一幅畫面,逼真地勾勒出了幼女一系列的動作。在寫法上,除了寫幼女『學拜』這點相似外其實二者學拜的內容也不一致,其餘的皆與施詩明顯有別。詩中通過幼女下床穿新衣,學著『小姑』成婚時拜堂,低下頭,用雙手扎縛、撫弄裙帶等一系列的動作描寫,以及『羞見人』的心理描寫,突出幼女又要學拜,又知害羞之個性,把個特定年齡和環境中的『幼女』寫得純真可愛。施詩中的幼女,少不更事,『學拜』,純屬其好奇心所致;而毛詩中的幼女則要懂事得多,因爲其年齡要大些,她『學拜』之因,除了好奇心之外,還在於情竇初開,詩中一個『初』字可謂道出個中信息。施詩筆法較直,毛詩筆法較曲。

明代文學家李贄曾道:『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意爲天下最妙的文章,無一篇不出於具有童心真心的作者之手。其實,賦詩亦然。童心詩心,相映成趣,儘管筆法不一,但詩必妙而耐讀。這也爲施肩吾與毛鉉的兩首【幼女詞】所證實。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