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三江小渡(楊萬里·宋代)

古詩三百首作者:發布:延章

2022-11-7 17:01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爲『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爲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gāo開。

譯文
溪水流過小橋後一去不返,小船還得依靠著短篙撐開。

注釋
三江: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
將:本義行、進,此處引申爲流過。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譯文
友情應該像山中溪水上的擺渡一樣,不管風吹浪打卻依然存在。

注釋
得:應該。
山溪渡:常年設在山中溪水上的擺渡



賞析楊萬里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及第,紹興二十六年授贛州司戶參軍,紹興二十九年調任永州零陵縣丞,隆興元年赴調臨安因張浚之薦除爲臨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臨安上政論【千慮策】,乾道六年除爲隆興府奉新知縣,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薦除爲國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興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及其父逝世爲父丁憂與淳熙元年至三年養病期間,居于吉水,故此詩應作於此二時期其中之一。又【誠齋集江湖集卷二】有詩【甲申隆興二年上元前聞家君不伏西歸見梅有感二首】於本詩之前,【誠齋集江湖集卷三】有詩【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於本詩之後,故此詩斷然不可能作於淳熙元年至三年養病期間,而只能作於隆興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楊萬里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及其父逝世爲父丁憂期間。

隆興二年正月,楊萬里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楊萬里之父逝世,楊萬里開始了爲期三年的丁父憂時期。在此之前,楊萬里方才於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及第,開始初次進入南宋官場,並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職京城因張浚之薦除爲臨安府教授,這正是一個讀書人可以藉機施展『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好時機。忽聞其父之病,出於孝道,不得已放棄大好機會,西歸故里,這在政治上對於楊萬里來說不吝於一個打擊。同時,對於楊萬里來說,其父之病,在親情上對於楊萬里也不吝於一個打擊。然而西歸故里吉水之後,同年八月楊萬里之父的逝世對於楊萬里來說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根據封建禮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應爲之守孝三年,對於一個適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讀書人來說,這三年是極爲艱難的,以前在官場上的一切都將歸於破滅,一時前功盡棄,極易生出失意之感,對於楊萬里來說更是這樣。同時,楊萬里之父的逝世在親情上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古代講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別是父親之死,對於其子女來說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這極易造成一種愁苦的心情。

在這般官場失意、親人離去的愁苦心情中,卻又是爲友人送別之時,在三江小渡口,楊萬里作了本詩。此詩前兩句,作者簡單描繪了三江小渡口周邊的環境,營造了一種送別友人,依依不捨的氛圍。後兩句,作者直抒胸臆,使用比喻手法將『交情』比做『山溪渡』,並以自然界『風波』象徵社會風浪,然後用『不管風波去又來』一句與首句『溪水將橋不復回』進行對比,深刻地表達了全詩的主旨。


參考資料
1、莫礪鋒.論楊萬里詩風的轉變過程[J].求索,2001,4:105-106
2、辛更儒.楊萬里集箋校.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7:135-136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