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蘇軾·宋代)

古詩三百首作者:發布:延章

2022-11-7 16:11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lóuhāo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時。

譯文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裡來了。

注釋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
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逆江而上。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譯文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捨,差一點掉隊離群。

注釋
歸鴻:歸雁。
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依依:不舍之貌。
歸人:回家的人。

遙知朔shuò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譯文
遠隔千里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度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注釋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更待:再等;再過。



賞析這兩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曉景】,現已無從考證。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一個特定的畫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一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春江水暖鴨先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蕩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鴨先知』側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這句詩化用了唐人詩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虛虛草爭出』,杜牧一作許渾『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徑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蘇軾學古而不泥,前人詩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觀察的積累,熔煉成這一佳句。『鴨知水暖』這種訴之於感覺和想象的事物,畫面是難以傳達的,詩人卻通過設身處地的體會,在詩中表達出來。緣情體物又移情於物,江中自由嬉戲的鴨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溫度的回升,用觸覺印象『暖』補充畫中春水瀲灩的視覺印象。鴨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結冰,它總要跳下去鳧水嬉戲。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溫變化的自然就是這些與水有着密切關係的鴨子。這就說明: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鴨下水而知春江暖,可與『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道理。

『蔞蒿滿地蘆芽短』,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艷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時才往上游的特徵,進一步突出一個『春』字,本是畫面所無,也是畫筆難到的,可是詩人卻成功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給整個畫面注入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正是河豚欲上時』畫面雖未描寫河豚的動向,但詩人卻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從而畫出海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虛境補充了實境。蘇軾就是通過這樣的筆墨,把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在蘇軾眼裡,這幅畫已經不再是畫框之內平面的、靜止的紙上圖景,而是以內在的深邃體會和精微的細膩觀察給人以生態感。前者如畫,後者逼真,兩者混同,不知何者為畫境,何者為真景。詩人的藝術聯想拓寬了繪畫所表現的視覺之外的天地,使詩情、畫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讚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詩人蘇軾提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卷五【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在他的這首題畫詩【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其二】
本組詩中的第二首詩一般鮮為人知,但其創作水平也是很高。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這一句大體寫惠崇所繪的『飛雁圖』,大雁北飛,有幾隻雁不舍這春天美景,差點脫離了隊伍。並且運用擬人的手法,將依依不捨的幾隻歸雁比作了『北歸人』,使畫中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也是擬人化,給北去大雁賦予了人的情感。大雁戀戀不捨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溫暖,所以詩人就寫下了大雁認為北方很冷,而且遠遠地就知道了沙漠風多雪多;這還不止,最後一句詩人進一步寫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幾日。這種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惠崇的繪畫由『定格』轉變成了『錄像』,使大雁北飛的情景充滿着人的情感,是頗有新意的。


參考資料
1、蘇軾著馮應榴注.蘇軾詩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334-1335.
2、黃瑞雲.兩宋詩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4-85.
3、繆鉞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29-430.
4、錢鍾書.宋詩選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117.
5、錢鍾書.宋詩選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117.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