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子夜吳歌·夏歌(李白)

唐詩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孫洙發布:休竹客

2022-10-29 13:35

鏡湖三百里,菡hàndàn發荷花。

譯文
鏡湖之大有三百餘里,到處都開滿了欲放的荷花。

注釋
鏡湖:一名鑑湖,在今浙江紹興縣東南。
菡萏: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ài若耶

譯文
西施五月曾在此採蓮,引得來觀看的人擠滿了若耶溪。

注釋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境內。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蹟,相傳西施浣紗於此,故又名『浣紗溪』。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譯文
在回舟的時候,月亮還未出來,西施就被越王帶邀而去了。

注釋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離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時候,月亮尚未出來,就被帶邀而去了。這是誇飾的修辭手法。



賞析這首詩講的是西施若耶採蓮的故事。
詩首句『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廣闊三百里的鏡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發的時候,西施泛舟出現了,成為採蓮人,但是她的艷麗和美名引起了轟動。
『人看隘若耶』,人人爭餐秀色,使寬闊的若耶溪變得狹隘了,著一『隘』字而傳神,那種人潮洶湧、人舟填溪滿岸的熱鬧場面,猶如呈現在讀者眼前,將王維【西施詠】的『艷色天下重』的虛寫,變成了轟動當地的如實描繪。
這裡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勾踐早已確定使用美人計來對付吳國,而西施的美艷傾倒眾生,轟動當地,那麼越國的君臣也不用去費力探訪了,有了這位不二的美女人選之後,才『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較之王維的『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語異而意同,王維的詩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踐君臣實施美人計的過程;李白的詩實施了『截割』,割去了選作吳宮妃子的結果,同樣地表現了『艷色天下重』的意義。這種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歸向越王家』,勾踐同樣也能留下這個美人,但他在『報吳』、『復仇』的目標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吳,卻成為亡吳的原因之一。
西施採蓮,在若耶溪里,不但有傳說,而且合情理;至於泛舟三百鏡湖之中,則是作者的想象了。但這一想象卻有更改事實之嫌,因為如果是借鏡湖湖水的清澈來表現西施『自鑒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來表現拜倒西施的人的眾多,那麼下句『人看隘若耶』就顯得多餘了,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筆誤。


參考資料
1、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338-341
2、周嘯天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52-254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