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李商隱)

唐詩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孫洙發布:休竹客

2022-10-28 20:04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譯文
你說來相會是空話,一去之後再無蹤影;等到樓上殘月西斜,傳來五更的曉鍾。

夢爲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譯文
夢裡爲傷遠別啼泣,久喚難醒;醒後研墨未濃,匆忙提筆書寫成一信。

蠟照半籠金翡fěi翠,麝shèxūn微度繡芙蓉。

譯文
殘燭半映著飾有金翡翠的被褥,蘭麝的香氣飄入芙蓉帳中。

注釋
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
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裡即指香氣。
度:透過。
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譯文
我像當年的劉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遙遠;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萬重嶺!

注釋
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鄉。後也以此典喻『艷遇』。
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賞析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艷情詩。
首句『來是空言去絕蹤』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樓上五更鐘』宕開寫景,兩句若即若離。這要和『夢爲遠別啼難喚』聯繫起來,方能領略它的神情韻味。遠別經年,會合無緣,夜來入夢,兩人忽得相見,一覺醒來,卻蹤跡杳然。但見朦朧斜月空照樓閣,遠處傳來悠長而淒清的曉鐘聲。夢醒後的空寂更證實了夢境的虛幻。如果說第二句是夢醒後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圍,那麼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嘆息感慨。
頷聯出句追憶夢中情景。『夢爲遠別啼難喚』,遠別的雙方,夢中雖得以越過重重阻隔而相會;但即使是在夢中,也免不了離別之苦。夢中相會而來的夢中分別,帶來的是難以抑止的夢啼。這樣的夢,正反映了長期遠別造成的深刻傷痛,強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對句『書被催成墨未濃』寫夢醒後立刻修書寄遠。在強烈思念之情驅使下奮筆疾書的當時,是不會注意到墨的濃淡的,只有在『書被催成』之後,才意外地發現原來連墨也成磨濃。
夢醒書成之際,殘燭的餘光半照著用金錢繡成翡翠鳥圖案的帷帳,芙蓉褥上似乎還依稀浮動著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對室內環境氣氛的描繪渲染,很富有象徵暗示色彩。剛剛消逝的夢境和眼前所見的室內景象在朦朧光影中渾爲一片,分不清究是夢境還是實境。燭光半籠,室內若明若暗,恍然猶在夢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愛人真的來過這裡,還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實境爲夢境,下句是疑夢境爲實境,寫恍惚迷離中一時的錯覺與幻覺極爲生動傳神。
幻覺一經消失,隨之而來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虛悵惘,和對方遠隔天涯、無緣會合的感慨。尾聯借劉晨重尋仙侶不遇的故事,點醒愛情阻隔,『已恨』『更隔』,層遞而進,突出了阻隔之無從度越。
全篇圍繞『夢』來寫離別之恨。但它並沒有按遠別思念入夢夢醒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從夢醒時情景寫起,然後將夢中與夢後、實境與幻覺來柔合在一起,創造出疑夢疑真、亦夢亦真的藝術境界,最後才點明蓬山萬重的阻隔之恨,與首句遙相呼應。這樣的藝術構思,曲折宕盪,有力地突出愛情阻隔的主題和夢幻式的心理氛圍,使全詩充滿迷離恍惚的情懷。


參考資料
1、陳永正等.李商隱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20-125
2、劉學鍇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160-1165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