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題金陵渡(張祜)

唐詩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孫洙發佈:休竹客

2022-10-25 15:49

張祜約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臺市清河縣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早年曾寓居姑蘇。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寓居,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譯文
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難眠心中滿懷旅愁。

注釋
津:渡口。
小山樓:渡口附近小樓,作者住宿之處。
宿:過夜。
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可:當。

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

譯文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裏,遠處幾點星火閃爍的地方便是瓜洲。

注釋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星火:形容遠處三三兩兩像星星一樣閃爍的火光。
瓜洲:在長江北岸,今江蘇省邗江縣南部,與鎮江市隔江相對,向來是長江南北水運的交通要衝。

賞析這首詩前兩句交代詩人夜宿的地點,點出詩人的心情;後兩句實寫長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藉此襯托出詩人孤獨落寞的羈旅情懷。全詩緊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燈火漁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貫穿全篇,詩旨甚明,神韻悠遠,在藝術結構方面更是獨具匠心。
『金陵津渡小山樓』,此『金陵渡』在鎮江,非指南京。『小山樓』是詩人當時寄居之地。首句點題,開門見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輕靈妥貼,『可』當作『合』解,而比『合』字輕鬆。這兩句是引子,起筆平淡而輕鬆,接着便很自然地將讀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裏』,詩人站在小山樓上遠望夜江,只見天邊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一團漆黑的夜江之上,本無所見,而詩人卻在朦朧的西斜月光中,觀賞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極,既有景,又點明了時間將曉未曉的落潮之際;與上句『一宿』呼應,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信息。所以,此句與第二句自然地溝連。詩人用筆輕靈而細膩,在精工鏤刻中,又不顯斧鑿之跡,顯得渾然無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裏,在煙籠寒水的背景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詩人不由隨口吟出:『兩三星火是瓜洲。』將遠景一點染,這幅美妙的夜江畫也告完成。試看『兩三星火』,用筆何其蕭灑空靈,動人情處不須多,『兩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宜乎以少勝多,點染有致,然而也是實景,那『兩三星火』點綴在斜月朦朧的夜江之上,顯得格外明亮。那個地方『是瓜洲』。這個地名與首句『金陵渡』相應,達到首尾圓合。此外,這三字還蘊藏着詩人的驚喜和慨嘆,傳遞出一種悠遠的情調。
這是詩人漫遊江南時寫的一首小詩。張祜夜宿鎮江渡口時,面對長江夜景,以此詩抒寫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現了自己心中的寂寞淒涼。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把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寫得寧靜淒迷,淡雅清新。


參考資料

1、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69
2、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83
3、錢仲聯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76-977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