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李牧死,趙國亡│182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佈:青禾田講古

2022-9-30 22:04

秦國悄悄派間諜攜帶重金,前往賄賂郭開。見錢眼開、貪婪成性的郭開一下就被這些金珠美玉亮瞎了眼,立刻按照秦國人的吩咐,四處散佈謠言,誣陷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意圖背叛趙國。

等謠言傳開後,郭開又裝模作樣的跑到趙王遷面前,匯報這些消息。當然,不能說這些話是出自於自己的口中,而是描繪成自己歷經艱難,得回來的重要情報。

分不清是非好壞、誰忠誰奸的趙王遷,立刻就相信了郭開的鬼話,而且既不與朝中其他群臣商量,也不加絲毫調查,馬上委派趙國宗室將領趙蔥和齊國投奔過來的將領顏聚前去取代李牧和司馬尚。

一心為國的李牧,深深明白對面秦軍的厲害,知道只要自己交出兵權,那麼面對的幾乎就是趙國的滅亡。天真的李牧一直認為自己無愧於趙國,一直信守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絕接受趙王遷的亂命,繼續率軍作戰。

然而李牧的做法,在趙王遷的心中,卻坐實了郭開的誣陷:李牧已經背叛趙國。於是趙王遷和郭開等人計議好,趁李牧不防備,命人悄悄將李牧抓捕,並且迅速殺害了現實中很多小企業無法發展壯大,既有機遇問題,更有管理問題。一些企業主用人只看員工對自己是否言聽計從,而不能從『義』入手,對員工的言行進行辨析、取捨,導致實幹的員工干不下去,剩下的全是表面聽話的『忠誠』員工,卻不干實事,公司最終因效率或管理而無法繼續生產

可憐的李牧,一直覺得即使自己抗命,也只是國家內部的一點矛盾而已,將來有時間說明白也就好了,又怎麼會防備來自國君的黑手?

李牧估計到死都不會相信這是真的吧,不會相信在這種即將國破家亡的緊急關頭,自己的國君居然自毀長城在那些辨證思維能力低下,喜歡巧言令色的企業主看來,他們並不是在自毀長城,而是在尋求企業按自己的方式去生存,即使最終倒閉也只是因為『自己的方式未能成熟地展開』而已,根本不存在『方式本身可能存在問題』的可能

昏庸的趙王遷,哪怕用腳指頭想一下,也能想明白,李牧別說背叛,就是單獨抽身離去,你趙國就將瞬間被滅亡啊?這個時候,不全心全意的支持李牧,去博取那一線生機,還自毀長城,只能說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戰國策】上的說法略有不同,那個讒言陷害李牧的佞臣換成了韓倉,李牧死亡的地點換成了趙國都城。這裏的李牧接受了趙王遷換將的命令,回到都城,希望面見趙王,但是被韓倉擋住。

韓倉指責李牧前面有一次面見趙王遷時,手裏拿着兵器,意圖謀害趙王。李牧解釋,是自己的右臂有殘疾,所以做了一條木頭的手臂接在上面。然而一心要害死李牧的佞臣怎麼管李牧有沒有原因,直接傳達趙王的旨意,賜死李牧。

李牧無奈,準備拔劍自刎,無奈右臂殘疾,夠不到自己的脖子,只得用嘴叼着寶劍,撞在柱子上自殺了。

每每讀史到此,都忍不住怒火滿胸,長吁短嘆。對於郭開、韓倉之流,更是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除盡歷史上這些奸佞之臣。

不過,痛恨之後,仔細想想,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君主的昏庸。整個中國歷史上,到處都有忠心於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仁人志士,也時時處處不乏貪婪無恥、賣國求榮之輩,只是看上位者如何選擇而已。親賢臣,遠小人,則國家興旺;反之,距離滅亡就不遠了當一個時代的人們因陰謀奸佞而活得更好時,這個時代就會流行陰謀狡詐,然後這種流行文化就會以天道的形式影響絕大部分人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對於李牧的無辜被害也是憤憤不平,『趙王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謬哉!』

而此時的李牧,是趙國最後,也是唯一的支撐危局的良將了。

然而,再多的不解、遺憾、痛悔,也擋不住作死的趙王遷義無反顧的邁向滅亡深淵的腳步。

李牧死,趙國亡。

李牧被殺,司馬尚被貶,趙蔥和顏聚接掌趙國兵權。

秦國君臣得知李牧死訊,鼓掌稱善,欣喜若狂。他們明白,趙國馬上就會姓秦了。

接下來,徹底放鬆下來的王翦,率軍開始展開大規模進攻。這個時間,已經到了公元前228年。

李牧無故慘遭殺害,趙軍上下軍心浮動,士氣渙散,很快一敗塗地。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橫掃趙國,再無敵手。

王翦率領秦軍殺到邯鄲城下,和楊端和一起,兵困邯鄲。

那位昏庸的趙王遷呢?這位趙王遷,老老實實的頭頂邯鄲地圖和那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跪在秦軍面前請降。

就在李牧死後僅僅三個月的時間,趙國基本上就算是滅亡了。

秦王嬴政雖然沒殺這位趙王,但是也沒客氣,將這位趙國的亡國之君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中。

直到在深山中餓着肚子開始流浪,這位亡國之君才想起李牧的好來。看來沒有了李牧的趙國,也就沒有了自己這位趙王啊。

痛悔不已的這位趙王,仰天長嘆:『使李牧在此,秦人豈得食吾邯鄲之粟耶?』

但是你怨誰啊?這位擎天柱石,不是你親自命人殺掉的嗎?

悔之晚矣的這位趙王,也沒活幾天,就一命嗚呼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在邯鄲城破,趙王遷請降的時候,趙王遷的哥哥公子嘉,率領着部分族人逃到了代地,在那裏自立為趙王。

不過對於秦國來說,這位公子嘉,幾乎沒有絲毫威脅,所以秦國暫時就沒有再理睬這位公子嘉。

到6年後的公元前222年,秦國派兵消滅了趙國這最後一點殘餘勢力,俘獲了公子嘉。

至此,趙國最終徹底滅亡。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