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長平之戰,趙國為什麼不啟用李牧?│180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28 22:57

雖然說歷史沒有如果,但是不妨礙我們假設一下,那就是秦、趙長平之戰時,如果趙國啟用李牧為將,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長平慘敗?接下來的歷史走向是不是就會截然不同?

其實仔細想想的話,這場戰爭還真輪不到李牧出任趙軍主將。

李牧大破匈奴之戰,因為歷史記載上沒有具體時間,所以現在我們不確定其發生在長平之戰之前還是之後。按照李牧出動的兵力來看,應該是在長平之戰之前,因為長平之戰以後,趙國恐怕已經沒有那麼多的兵力放在邊境了。但是即使是在之前,而且李牧獲得了空前的大捷,其聲威在邊軍中一時無兩,但是估計在趙國內部的其他兵團中,聲威要差很多。

而且相對來講,李牧畢竟還是屬於年輕一輩,其資歷,還難以和廉頗、趙奢等名將相提並論,比起樂乘來,恐怕都要差一些。

站在後人的角度,我們當然知道,李牧一生的戰績是多麼的輝煌,但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啊。要知道,軍中講究能力,但是同樣講究資歷啊。真要是讓年輕的李牧擔任趙軍主將,還真不見得能讓軍中其他將領服帖。

那趙括呢,趙括應該也是年輕一輩啊?但是趙括是官二代啊,有個身為名將的父親,趙括的起點當然和李牧不一樣啊。別的不說,就憑趙奢的威望,趙括在趙軍中,就是平趟啊。

要知道,在李牧之前和李牧剛剛崛起的時候,趙國軍中可謂是群星璀璨啊,除了趙奢、廉頗等趙國本身的名將外,田單、樂毅、樂乘等從其他國家到趙國的將領,哪一個拿出來,都是一時之選啊。在這些人的光輝照耀下,李牧也就是從邊軍崛起的,不然,還真不見得什麼時間才能輪到李牧嶄露頭角的機會?

當然,以李牧的絕艷之才,大放異彩的機會總會有的,只是時間上就不好說了。

李牧在趙國朝堂正式頻頻出現的時間,要到公元前246年左右。這個時間,已經是趙孝成王晚年了。不到兩年,趙孝成王病死,趙悼襄王即位。

時隔不久,在佞臣郭開的陷害下,廉頗離開趙國,先到魏國,最後病死於楚國。

趙國名將的或死或走,使得朝中空虛,只剩下李牧支撐着趙軍了。趙悼襄王也不得不越來越倚重李牧。

接下來的李牧,為了趙國南征北戰,東擋西殺,幾乎靠着一己之力,維持着趙國岌岌可危的千里江山。

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病死,其子趙王遷即位。這是趙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正式的君主了。

從趙武靈王開始計算的話,趙國的幾任君主,可以說一位不如一位,一位比一位昏庸。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李牧還是殫精竭慮,運用手中越來越少、越來越弱的趙國軍力,兩度大敗秦軍。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四年,趙王遷二年,秦王嬴政派大將桓齮huán yǐ率領大軍攻打趙國,攻城略地,斬將奪旗。此戰,斬殺趙國將軍扈輒hù zhé及10萬趙軍。本來就兵微將寡的趙國,更加雪上加霜。

第二年,桓齮率領秦軍捲土重來,直逼趙國都城邯鄲。危難之中,趙王遷派李牧領軍抵擋。可以說,如果李牧戰敗,趙國基本上就算直接滅國了。

因為趙國國內兵力太少,李牧不得不將邊軍主力抽調出來,加上邯鄲城中僅有的一些兵力,組合在一起,在宜安這個地方,和秦軍主力對峙。

面對着軍容整肅,號稱野戰無敵的秦軍,李牧仔細分析了戰場上雙方的形式。李牧認為,秦軍在數量上占優勢,而且兵源充足,同時又是連續獲勝,士氣高昂,如果直接和秦軍決戰,趙軍勢必吃虧,難以取勝,不如暫且堅守,避敵鋒芒,先消耗一下敵軍的銳氣,等待時機成熟,再行反擊。

於是李牧命令士兵修築堅固的堡壘,固守不出。

面對李牧的刺蝟戰術,秦軍主將桓齮進退維谷。直接進攻,死傷慘重,效果寥寥;圍而不攻,秦國大軍是在趙國的領土上,遠離秦國本土,又不利於久戰。

桓齮決定用計,圍點打援,就是派大軍裝作攻打肥這個地方,目的是將趙軍主力,從烏龜殼裡引誘出來,然後在趙軍馳援的過程中,在運動中消滅趙軍。

桓齮大張旗鼓的調動包圍着宜安城的秦軍,然後親自率領着大部的秦軍,直奔肥城而去。趙國軍中將領頗有些慌了手腳,建議主將李牧立刻率軍救援。

沒想到,李牧胸有成竹的否定了救援的建議。李牧認為,我們不能被敵人牽着鼻子走,而應該將計就計,採用釜底抽薪之策,攻敵之所必救。李牧認為,現在秦軍主力離開宜安大營,前去進攻肥城,那麼他的大營中一定空虛,我們可以乘虛而入,攻占秦軍大營,然後再返回頭來,布下埋伏,消滅秦軍回來救援的主力。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