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秦王嬴政:能認識韓非,死不恨矣│177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26 08:54

隨着秦王嬴政的親政,秦國的戰車以更高的速度狂奔向統一六國的目標。其中,李斯作為秦王嬴政重要的助手,越來越得到秦王的信任,權柄也越來越大。

李斯是儒家大師荀子的學生,他還有一個同門師兄弟,韓非。

韓非,生卒年約為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韓國公子。

這裡的韓國公子,也就是說他父親是韓國的國君。具體是哪位國君,史書上沒有明確指出,按照時間推斷的話,應該是韓釐王韓咎。因為不是嫡長子,所以沒有國君的繼承權。

作為荀子的弟子,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且文采出眾。

見自己的祖國積貧積弱,韓桓惠王時期,韓非多次上書,陳述利害,希望能用法制來治理韓國,改變韓國逐步走向滅亡的命運,可惜,都沒有得到韓王的採納。

滿腹才華不得施展,韓非只得發憤著書,先後寫出【孤憤】、【五蠹】、【說難】等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

韓非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辭,但是作為上天的補償,韓非的才學之高,文筆之佳,舉世罕有敵手。當年在荀子門下求學時,老師荀子就非常欣賞韓非,李斯也曾經承認自己的才華不如韓非。

牆內開花牆外香,韓非在韓國不受重用,但是他的書卻慢慢流傳開來。後來,連秦王嬴政都知道了韓非這個人。當秦王嬴政讀完韓非的書後,連連拍案叫好,感慨道:『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這裡,秦王嬴政的意思是,要是能見到這些文章的作者,能和他交往、攀談,之後那怕是很快就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秦王嬴政這句話,可以說是相當之重。怎麼?要知道秦王嬴政是相當希望長生不老,害怕死亡的。因為後來統一六國之後的秦始皇,縱使不斷受騙,至死不渝的一直在尋找長生不老藥。但是這裡說出能認識韓非,死了都不遺憾的話,應該說是極度欣賞到崇拜的地步了。

這裡的秦王嬴政,幾乎成了韓非的『腦殘粉』了

在李斯當上秦國的廷尉之後,一直和秦王嬴政謀劃消滅六國之事。李斯建議,應該首先攻打韓國。因為在緊挨着秦國的幾個國家中,韓國相對的最為弱小。消滅韓國最容易,擴大秦國領土的同時還可以震懾一下其他幾個國家。

秦王嬴政也認可這個建議。並且由於前面韓國間諜鄭國的事件,秦王也一直對韓國是耿耿於懷。

但是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鄭國渠的修建,確實耗費了秦國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秦國一時間沒辦法大規模派兵滅韓。這倒是的確實現了韓國當初設計這個計策時的目的,使韓國繼續多苟延殘喘了幾年。至少,當初制定這個計劃的韓桓惠王,已經平平安安的老死於床榻之上了。至於鄭國渠修好後,能給秦國帶來多少好處就不管了。反正自己平安過完一生了,哪怕自己死後,國家立刻滅亡呢,也和自己沒有關係了。

現在,李斯看到秦王非常欣賞韓非的著作,又在旁邊加了一把火,說自己知道這個作者,就是自己的同門師兄弟,韓非,現在就在韓國。只要派兵攻打韓國,就可以將韓非『請』到秦國。

秦王嬴政於是下定決心,攻打韓國。一是進一步削弱韓國,二是報仇出氣,三是擔心韓非長時間留在韓國,萬一受到韓王的重用,以韓非的大才,韓國未嘗沒有起死回生的可能。當然,秦王欣賞韓非,想重用韓非,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秦國大軍來攻打,韓國上下一片混亂。

這時的韓國國君是韓王安,韓國的最後一任國君。

韓國君臣面面相覷、束手無策的時候,韓王安終於想起了韓非。於是派人將韓非請來,商議對策。

恰好此時,有消息傳來,據說此次秦國大軍攻打韓國,是因為韓非的緣故。

韓王安順水推舟,派韓非為使,出使秦國,商議割地求和之事。

這個時間是公元前234年,秦王嬴政十四年,韓王安五年。

秦王嬴政呢,出兵目的已經達到,現在還不是正式滅亡韓國的機會,於是也就答應了韓國求和的要求,撤回大軍。同時將那位使者韓非強硬的留在秦國。

韓非同意不同意的,沒人在意。反正對於韓王來說,只要秦國不派兵來打,什麼都好說。

韓非確實有大才。秦王與之攀談後,感覺韓非的很多主張,都與自己的理念非常吻合。但是也不是沒有毛病,例如韓非的口吃,就讓秦王非常不爽,甚至比較失望。你想啊,秦王身邊多得是口才便給之士,一個個時不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和秦王聊上一陣,雖然不一定都有真知灼見,至少聊得愉快啊。可這個韓非,結結巴巴的,即使才華出眾,也感覺不太舒服。

這裡的嬴政對韓非,頗有點見光死的感覺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