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儒家弟子,法家名師:荀子│157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20 07:58

戰國末期,儒家學派又出了一位堪稱大儒的人物,被史書上稱為儒家『集大成者』,但是又遭到大量儒家學者的抨擊,甚至被懷疑其是否屬於儒家學派。這位備受爭議的人物,就是荀子。

荀子,生卒年約為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趙國人。

作為儒家大師級的荀子,其老師是誰,史書上記載不詳。不過荀子是一位學識非常廣泛的學者,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從荀子的學術觀點及文章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出,荀子應該是集合了多家學派的思想,其主要觀點既和當時流行的眾多學派有碰撞,又有很多的相輔相成、相通之處。

荀子還是第一個使用『賦』這種文體的名稱和用問答體寫賦的人,和屈原一起,被稱為『辭賦之祖』

荀子曾經遊學於齊國,三次擔任過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

稷下學宮,戰國時期齊國官辦的高等學府,因為位於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附近而得名。著名的『百家爭鳴』,就是以稷下學宮為中心發展起來的荀子教出來的學生,創建或發揚了諸家學說。稷下學宮在最興盛的時期,曾經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幾乎所有的學派,著名的賢士多達千人。

祭酒這個職位相當於學宮之長,可見荀子當時學識及名望之高。

荀子還曾經到達過秦國、趙國,對於這兩個國家的政治、軍事,也都留下過見解。

荀子曾經兩次去楚國。公元前255年前後,春申君黃歇任命荀子為蘭陵令,不久有人向春申君進讒言,春申君免去了荀子的職務。荀子離開楚國,去到趙國。再過不久,又有人批評春申君,認為荀子是天下著名的大賢,你怎麼能不用呢?於是春申君又後悔了,再派人把荀子請了回來。

此後荀子一直擔任着這個職位,直到公元前238年,春申君死後,年邁的荀子也不再擔任蘭陵令。時隔不久,老死於蘭陵。

在人性問題上,荀子主張『性惡論』。所謂『性惡論』並不是說人生來就都是壞蛋,或者說可以隨意作惡,而是認為人類作為一種生物,其本性中,具有『惡』的道德價值,這是一種生物的生存本能。荀子恰恰是因為認識到這種先天的、與生俱來的『惡』,才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也就是後天學習的必要性

這一點和孟子提倡的『性善論』既對立,又相輔相成。

荀子最特別的地方,還在於作為儒家大學者的他,卻教出了兩個法家代表人物的弟子,韓非、李斯。說起他這兩位弟子,其在歷史上的名氣,甚至超過了荀子這位老師。

韓非,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被尊稱為韓非子;李斯,秦始皇時秦國丞相。而且,這兩位弟子都不怎麼待見儒者。韓非子在其名篇【五蠹】就是五種社會的蛀蟲中,將儒家學者稱為五種社會蛀蟲之一。秦朝建立後,大規模的焚毀包括儒家經典在內的百家之書,最早提出這個主張的,就是李斯。

也正是因為這兩位弟子的緣故,荀子的大儒身份,才一再的被質疑。

荀子的著作集就是同名的【荀子】一書。最為我們熟悉的,是其中的【勸學】篇,其精彩名句,廣為流傳,發人深省。

分享幾句【勸學】中的名言,共勉之:

學不可以已。
譯文學習不能停止。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譯文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更加寒冷。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譯文我曾經整日的思考,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譯文積累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裡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不積跬kuǐ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文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譯文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堅持不懈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