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屈原之死│122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13 08:35

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後,一直沒有屈服,並尋找機會,伺機逃回楚國。因為楚國已經立了新的國君,這個老國君的地位和重要性都大大降低,所以秦國對他的管束,也慢慢鬆懈下來。

公元前298年,在威脅楚懷王未果,派人直接找楚國新國王討要,也沒有得到滿意答覆的情況下,秦國派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楚國的十六座城池。

公元前297年,在被關押了兩年左右,楚懷王終於找到機會,逃出秦國都城。秦國派兵封鎖住逃往楚國的路線,無奈之下,楚懷王逃往趙國。

此時的趙國,正是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共同執掌趙國的時候,當時趙國的主要目標還是消化剛剛被滅國的中山國。趙武靈王連自己籌謀已久的奇襲秦國的計劃都暫時擱置了,又怎麼肯為了一個對趙國毫無價值的楚懷王而同秦國發生矛盾,引起秦國對自己的注意?所以,趙國沒有收留楚懷王。楚懷王在轉道逃往魏國途中,被秦軍追兵抓回。

此後的楚懷王再沒找到逃跑的機會,在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鬱成疾,病死於秦國都城咸陽。秦國將楚懷王的屍體送回楚國。

可憐的楚懷王!

按照史料來看,楚懷王在當楚國國君的前十幾年裡,還算是有些做為,楚國也發展的不錯。但是在其後期,昏聵不明,沒有主見,並且不能識人,對錯不分。對於佞臣靳尚、寵妃鄭袖的話是言聽計從,不聽屈原、陳軫等人的正確建議,兩次受張儀所騙,相信素以不講信義著稱的秦國君臣的承諾,最後只落得身死國外,只能魂歸故里的結局,可悲,可嘆。

對於公子蘭等人的行為,屈原非常痛恨,對於楚懷王的死,既悲哀、痛心,又怨其不分忠奸,不辨賢愚。屈原認為,楚懷王的死,是由於內受鄭袖迷惑,外被張儀欺騙,疏遠忠臣而信任奸佞如上官大夫和公子蘭等人,才落得楚國軍隊慘敗,國土被侵占,自己也流落他鄉,客死秦國,被天下人恥笑的結果。這些都是因為不知人引起的禍患啊。

公子蘭聽聞屈原如此直截了當的責罵自己,氣急敗壞,當即指令上官大夫去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本來就不喜歡屈原,正想找屈原的茬,好把他趕走,這下正好有理由了,於是『怒而遷之』,就是再次把屈原流放。

這次屈原被流放到了江南的荒僻地區,直到屈原於公元前278年自沉汨羅江而死的十八年間,屈原都再沒有機會,回到楚國都城郢都。而也正是在這十幾年的流放生涯中,屈原創作了大量的楚辭作品。

然而,再多的期待和痛苦,再偉大的作品也挽救不了逐漸滑向深淵的楚國。國君的昏庸無能,臣子的貪婪無厭,秦國的步步緊逼,使得楚國一步步的走向滅國的深淵。而身處其中的屈原,眼見着這一切的發生卻無能為力,更加痛苦不堪。

公元前280年,秦國派將軍司馬錯攻楚,楚國君臣喪膽,割讓上庸和漢水以北之地給秦,秦國退兵。

公元前279年,秦國再派將軍白起攻楚,奪取楚國鄢、鄧等五座城池。

轉過年來,白起更是率領秦軍,直撲楚國腹地,大破楚軍,攻占楚國都城郢都,並繼續進兵至竟陵。在此過程中,楚軍是一敗再敗,潰不成軍。

喪魂落魄的楚頃襄王帶領着手下群臣,狼狽不堪的一直被秦兵追趕着逃跑到陳這個地方,才算收住腳,『保於陳城』。頃襄王將陳作為都城,並將其改名,仍然稱作『郢』,然後收集殘兵敗將,僅僅剩下十餘萬人。

經過這一連串的打擊,楚國幾乎是一蹶不振。

看到自己的祖國,就這樣眼睜睜的走向滅亡,徹底傷心、失望的屈原,在極度苦悶、絕望之中,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自沉於汨羅江中

當年的屈原,雖然知道楚國的復興與強大之路,是漫長、曲折,甚至是渺茫的,但是至少還有一線希望,所以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是,看到如今的楚國,已經到了國破家亡的邊緣,而舉國上下,還不知幡然悔悟,冒死一搏,而是還在苟延殘喘,得過且過,此時的屈原,徹底的絕望了。

屈原之死,是因為看到自己所摯愛的國家一步步走向滅亡,偏偏自己又無力拯救,滿腔熱血,一腔豪情,卻不得施展,理想徹底破滅之後的必然結果。

那麼屈原為什麼不選擇離開楚國呢?屈原為什麼不像孔子、孟子、吳起、孫臏、商鞅、莊子、蘇秦、張儀等人那樣,合則留不合則去呢?

如果說,孔子等人是翱翔於九天的鴻鵠的話,那麼屈原就是植根於楚國的大樹。鴻鵠翱翔於天空,自由地選擇着自己理想的沃土;大樹則紮根於大地,默默的守護着自己深愛的家園。

屈原身為楚國三大姓之一的屈氏家族的重要成員,與國君同姓的王族後裔,生於斯,長於斯,自己所有的理想、追求,所有的家人、朋友,所有的愛與恨、成功與失敗,都植根於此,怎麼可能是一句『不合』就瀟灑離開呢?

屈原死後的幾十年,楚國日益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