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趙武靈王之第一次滅國危機│115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12 09:16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時戰時和,時敵時友。爲了生存和霸業,各國都在努力發展著自己,三家分晉之後的趙國,也是如此。

趙國地處中原腹地,屬於經濟、文化都較爲發達的地區,但同時也屬於四戰之地。西有強大的秦國,東有齊國和燕國,南有韓國、魏國,北邊更是和彪悍的胡人國家或者部落林胡、樓煩、東胡、義渠、空同等接壤。同時,軍事實力並不弱小的中山國,深入趙國腹地,將趙國河東、河北兩塊國土分割開來,導致趙國不得不將大量兵力屯駐國內,防範中山國。這也導致了,趙國國內和邊境,戰亂不斷。

在如此錯綜複雜的形式下,在趙國歷代君主的努力下,趙國慢慢發展著。到了趙肅侯時期,魏國的實力越來越衰弱,而趙國則逐漸強大起來。

趙肅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他的兒子,年僅十五歲的趙雍即位爲趙國君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趙武靈王。當然,這時的趙雍,還沒有稱王。

然而,趙雍還沒在趙國君主的位子上坐穩,滅國的危機就悍然降臨了。

因爲趙肅侯在位期間,趙國和魏國的關係,已經勢成水火,幾乎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所以看到趙國國喪,魏惠王立即派人聯合秦、齊、楚、燕四國,各派精兵萬人,組成超過五萬人的精銳隊伍,以弔唁爲名,悍然準備進入趙國,伺機滅趙。再加上楔入趙國版圖的中山國,隨時準備著侵入趙國,趙國在剎那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對於僅有十五歲的趙雍來說,這第一關幾乎就是生死關。一方面是新君剛立,群臣、百姓還不信服,自己的國君之位還沒有穩固,而且父喪未完;另一方面,面對五國聯軍假借弔喪爲名的入侵,是戰是和,如何戰?怎樣和?舉棋不定。

好在年輕的趙雍,就具備了一代雄主的雛形,而且他的父親也給他留下了一批頗爲趁手的臣子,在託孤重臣肥義的輔助下,趙國君臣最後確定,一方面,決不妥協,針鋒相對,以硬碰硬,不惜魚死網破,傾舉國之力,應對此次危機;另一方面,聯絡盟友,從背後攻擊敵人,從而分化敵人的聯盟

趙雍首先命令趙國全國戒嚴,所有軍隊,尤其是邊境軍隊,處於最高警戒狀態,做好隨時投入戰鬥的準備。

接下來,派使者去韓國和宋國,尋求盟友。因爲韓國和宋國,同樣處於秦、齊、魏、楚等國的包圍之間,唇亡齒寒,所以很容易被趙國使者說服,三家組成聯盟。這下,趙國一方實力大增,而敵對方五國中的秦、魏、齊三國,都受到趙、韓、宋等國兩面,甚至三面的威脅,從而不得不謹慎從事。

最後,趙雍又派出兩路使者,各攜帶重金,一路奔越國,一路奔樓煩,用重金買動這兩個國家,讓越國從背後攻打楚國,讓樓煩進攻燕國和中山國戰國時期『圍魏救趙』之類的謀劃是常態

面對著敵國的入侵,楚國果然將大部分的注意力轉移到老對手越國身上。

燕國更加不堪。因爲燕國本來就比較弱小,此次聯盟中,基本處於湊數狀態,面對樓煩的進攻,就已經手忙腳亂,而且更加擔心趙國和樓煩聯合起來,夾擊燕國,所以燕國迅速放棄聯盟,撤回軍隊。

中山國面對樓煩的進攻,也不得不收縮軍隊,以圖自保,沒有精力再找趙國的麻煩。

解決掉一半敵人之後,只剩下秦、齊、魏三國,在趙、韓、宋三國聯盟已經成立的情況下,趙國底氣更加充足,強硬的命令,來奔喪的國家,只允許使者帶著弔唁之物進入趙國邊境,並服從趙國派出的接待人員的安排,而所有別國軍隊,不得進入趙國領土一步。

秦、齊、魏三國見趙國全國戒備,自己又絲毫不占優勢,不得不收拾起趁機滅趙的小心思,規規矩矩的派使者,按照諸侯國之間的正常弔唁程序,弔唁完趙肅侯後,垂頭喪氣的離開趙國。

趙國,安然度過這次滅國危機。趙雍,憑藉自己優異的表現,得到全國上下大臣、百姓的擁護和信任,從而坐穩了趙國君主之位

魏惠王圖謀趙國失敗,擔心趙國秋後算帳,不得不放下身段,在轉過年來的趙武靈王元年,親自帶領著自己的太子,到趙國恭賀趙雍正式即位,希望藉此彌補趙、魏兩國的關係。盟國韓國國君韓宣王,也領著太子來到趙國,對趙雍表示祝賀。

趙雍對此,也是以禮相待。三晉至少在表面上看來,重修舊好。

接下來的趙雍,逐漸展露出一代霸主的雄姿,帶領著趙國,逐漸強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