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賣身為奴的國王│66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佈:青禾田講古

2022-9-5 22:54

夫差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聽說吳國日夜操練人馬,知道是準備攻打自己的越國,就準備先發制人,趁着吳國沒準備好,先行征討吳國。勾踐手下大夫范蠡認為現在的吳國君臣合力,上下一心,時機不對,應該以堅守為上,不宜進攻。另一位大臣文種也持反對意見。但是勾踐沒有聽從。

范蠡,本是楚國人,博學多才,因為不滿楚國政治黑暗,和好友文種一起,投奔越國,是越王勾踐手下最重要的兩位輔佐之臣。

聽到勾踐率領越國軍隊進犯的消息,吳王夫差點起傾國軍隊,水陸並進,迎戰越軍。雙方在夫椒之地,展開激戰。戰鬥開始時,雙方處於勢均力敵狀態。夫差見狀,親自擂鼓,給自己的士兵助威。再加上吳軍是順流而下,順風作戰,弓弩的威力無形中大了三分。越軍逆風逆水,戰力打了折扣。吳軍是越戰越勇,箭如飛蝗,打得越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最終形成潰敗,被射死的、掉入水中淹死的,不計其數。

越王勾踐率領殘部敗逃,吳軍高歌猛進,直撲越國都城會稽而來。越王勾踐率領殘軍退守會稽山,吳軍趕到,將會稽山團團圍住。

勾踐在會稽山上檢點人馬,只剩下五千的殘兵敗將。此時的勾踐後悔不迭,後悔沒有聽從范蠡的勸諫,奈何為時已晚。

窮途末路的勾踐問計於范蠡和文種。

范蠡認為現在沒有別的辦法了,只有投降,『屈身以事吳王,徐圖轉機』,卑辭厚禮請降,暫且忍受失敗的恥辱,哪怕是做奴隸,只要留得國家和君主的性命在,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勾踐同意了,派文種前去請降。

文種見到夫差,態度極其謙卑,好話說盡,請求能允許越國投降,只要能保留越國的宗廟祭祀和越王的性命就行。

夫差其人,生性好戰,但是又有點耳軟心活,見文種如此謙卑,有點動心,就想答應越國的請降。伍子胥急忙進言勸阻:『這是老天將越國賜給吳國,錯過了這次,恐怕就再沒有機會了,不能答應越國的請降。』吳王夫差拒絕了越國的請降,派大軍猛攻越軍。

勾踐一看已經是山窮水盡,就準備先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燒毀國家的珍藏,然後拼死一戰。這時,文種想到了辦法。

文種提出,吳國的太宰伯嚭貪婪自私,並且素來與伍子胥不合,可以私下賄賂伯嚭,利用伯嚭勸說吳王夫差。

走投無路的勾踐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立刻點頭同意,命令文種帶上大量越國王宮珍藏的寶物,前去賄賂伯嚭。

伯嚭一見這麼多好東西,眼都花了,但還是故作矜持的說:『你們越國旦夕之間就要滅國,越國所有的東西都將屬於吳國,我在乎你這點東西幹什麼?』文種不卑不亢的說:『我們現在還有五千精兵,困獸猶鬥,勝負之說還為時過早。並且,即使我們真的戰敗了,在失敗之前,還可以一把大火燒毀一切,這樣誰也得不到好處。再退一步說,即使真的吳國得到了我們越國所有的寶物,輪到太宰的又能有多少?』

『現在您幫我們說幾句話,只要接受了越國投降,對吳國,既顯得寬容大度,又能得到我們越國所有的府庫錢糧、兵戈甲冑,包括整個越國都將全心全意的侍奉吳國,可謂名利雙收,對吳國有大好處而沒有壞處。而對您來說,以後越國的春秋貢獻,先入太宰府,後入王宮,您可以獨享整個越國之利啊。』

伯嚭本來就是在裝模作樣,現在聽文種一番話,連連點頭,帶着文種覲見夫差,成功的說服了夫差。伯嚭雖然在真實的治國、領軍本領上不如伍子胥,但是卻非常會揣摩夫差的心思,所以夫差也特別信任伯嚭,愛聽他說話。

伍子胥再次反對,認為勾踐是賢君,范蠡、文種都是能臣,留下他們,將來一定會是吳國的後患,『今不滅越,後必悔之』。但是決心已下的夫差,這次卻沒聽伍子胥的勸諫,接受了勾踐的請降。

那麼,為什麼夫差不一鼓作氣滅掉越國,既替自己的父親報了仇,又徹底消除後患呢?因為夫差的志向不止一個越國,他的目標是要繼承父親的志願,稱霸諸侯。而按照夫差的認為,現在越國已經打服,成為了自己助力,也就可以了。而如果要徹底消滅的話,就如文種對伯嚭所言,還需要很大的投入和不可預計的損失,最終如果魚死網破的話,自己還什麼也得不到。與其那樣,還不如接受越國投降。

不過夫差畢竟沒有忘記殺父之仇,退兵前要求越王勾踐親自為質,到吳國為奴。為了活命,勾踐同意了。約定好勾踐到吳國的時間後,夫差率領吳軍,勝利班師。

越國君臣經過商量後決定,范蠡陪同勾踐夫婦一起去吳國,文種留下,代替勾踐治理越國,積蓄力量,準備復國事宜。

吳王夫差四年越王勾踐五年,公元前492年,勾踐和自己的妻子,還有范蠡來到吳國為奴。

勾踐,應該是有史可查的,第一個賣身為奴的國君了。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