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做不成壞蛋的秦穆公│37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2 00:40

人才濟濟的秦穆公,開始尋找合適的時機,向中原各諸侯國出手。可惜,接下來的二十年,秦穆公一直糾纏於和晉國的一團亂麻中。

晉國的晉獻公死後,晉國亂成一團,里克連續殺死兩個君主,晉國公子夷吾請求秦國幫助。秦穆公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就派兵護送公子夷吾回國即位,是為晉惠公。

結果晉惠公翻臉不認賬,單方面撕毀當初的承諾。在晉國受災時,向秦國請求並得到了援助,但是在秦國出現災荒時,卻率軍前來攻打。秦晉韓原大戰,晉國大敗,晉惠公被捉,不得不送子為質。

結果,晉國太子圉在秦國待了五年後,悄悄跑回晉國。秦穆公簡直快被氣瘋了,父子倆一對白眼狼啊。

接下來,秦穆公又把賭注壓在了公子重耳身上,派兵護送重耳回晉國即位,是為晉文公。

可是沒想到,這位年過花甲的重耳卻是個雄才偉略的主兒,在蒲城之戰中,大敗楚軍,從而登臨諸侯霸主之位。可是,作為亦友亦敵的秦國,卻是絲毫好處也沒得到。

可憐的秦穆公忙活了二十年,扶植起一個強大的晉國,秦國的霸業卻還是遙遙無期。

接下來,情況似乎出現了轉機。

秦穆公三十年晉文公七年,公元前630年,晉國約秦國一同討伐鄭國。秦穆公痛快的答應了。秦晉聯軍進入鄭國後,勢如破竹,很快兵臨鄭國都城之下。

大驚失色的鄭國國君,乘着夜色,派舌辯之士燭之武前來遊說秦穆公,【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說的就是這段故事:

燭之武對秦穆公說:鄭國緊鄰着晉國,但是距離秦國卻有千里之遠,打滅了鄭國只會讓晉國得到好處,你們秦國卻得不到任何好處。而且,晉國越強大,對你們秦國的威脅也越大。還不如咱們兩個國家結盟,這樣對我們兩個國家都有好處。秦國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們鄭國願意做秦國的外府相當於設立在外的辦事處

秦穆公被說服了,與鄭國代表燭之武歃shà血為盟後,派自己手下三將杞子、逢páng孫、楊孫率領兩千秦兵,幫助鄭國守城,然後自己也不告訴晉文公,悄悄的班師回國了。

應該說,秦穆公這整件事,辦得都不怎麼樣。出兵前,就沒有考慮清楚利弊,屬於盲目出兵;到達鄭國後,又輕易被燭之武說服,屬於沒有準主意;對待晉國,不告而別,同時派兵助敵,則屬於背信棄義了。

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

兩年後,鄭國的鄭文公死了,換上了親近晉國的公子蘭當國君,史稱鄭穆公。不久,晉文公也死了。此時,戍守在鄭國的秦國三將,覺得是個好機會,派人給秦穆公送信說:『鄭國人派我們替他們守衛北門,如果君主您派兵悄悄來襲擊鄭國,我們可以作為內應,輕鬆就能滅掉鄭國。況且,晉國現在正是新老國君交替之時,一定沒精力來救援鄭國。這正是個好機會啊。』

心動的秦穆公找來蹇叔和百里奚商議。沒想到兩人同聲反對,蹇叔更是明確指出:派大軍千里偷襲,不可能不走漏消息。敵人有了準備,我們一定勞而無功。而來回兩千里路途,出現其他變數的幾率很大,非常危險,不能出兵。

但是早就迫不及待的秦穆公,這次沒有聽從二人的建議,一意孤行的決定出兵,偷襲鄭國。秦穆公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率領大軍出發。

【左傳】記載的弦高犒師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秦國大軍剛剛走到滑國,突然碰到了前來犒賞三軍的鄭國使臣弦高。孟明視等三將一聽大驚失色。按說有人來犒賞三軍這是好事,秦國將領應該高興才對啊?可是別忘了,秦國軍隊是秘密行動,而且來的是鄭國人,正是他們要偷襲的目標啊。

弦高見到秦軍主將後,客氣的聲稱,自己是鄭國的使者,鄭國國君聽說秦國大軍出發,向着鄭國的方向而來,特意派自己前來接待並犒賞三軍的。說完,獻上了四張熟牛皮和十二頭牛,同時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詢問秦軍出兵的目標。

孟明視看到鄭國已經有所準備,偷襲不成了,而且內應也肯定指望不上了,只好裝模作樣的說:『我們這次出兵不是為了鄭國,就是為了這個滑國而來的。』然後命令秦軍,攻破滑國都城,大肆搶掠一番後,班師回朝。

弦高表示完成使命後,稱謝離開。

孟明視等人不知道的是,他們徹底的上了弦高的當。這個弦高根本不是鄭國國君派來的使者,而只是一個鄭國商人。當時弦高恰好販牛路過這一帶,無意中從一個朋友那裡聽到了秦兵將攻打鄭國的消息,急中生智,一面派人用最快的速度前去鄭國報信,一面裝作鄭國使者前來犒賞三軍,為的就是點破秦軍的秘密行動,好嚇退秦兵。

秦兵果然上當。

鄭穆公接到消息,也嚇了一大跳,急忙派人到秦國軍隊駐守的地方查看,果然見到秦國兵將都已經裝束停當,厲兵秣馬,就等自己的軍隊到達後,好裡應外合,一舉奪下鄭國都城了。

鄭穆公一面調動鄭國軍隊防守,同時又不敢徹底和秦國鬧翻,就派人去委婉的告訴秦國派駐鄭國的三將,你們在我們這裡很長時間了,我們很感謝你們,但是我們國家現在供養不起你們了,你們是不是應該主動的離開呢?

杞子、逢孫、楊孫三將一聽,不好,我們的計謀被鄭國識破了。留下,一定是死路一條;直接開打,這點人馬絕不是鄭國的敵手;而且秦國也不敢回,當初是自己給國君出的主意,現在惹下了大禍,回去估計也得受罰,甚至會掉腦袋。於是杞子逃到了齊國,逢孫、楊孫逃到了宋國。剩下的秦國士兵,在領取了鄭國給的一點路費後,也各自回家了。

就這樣,秦國偷襲鄭國的行動,以完敗而告終。

看來,秦穆公真的不是一個做壞蛋的材料。做好事的時候吧,基本上屬於順風順水,可是這剛一做壞事,就處處不順,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啊。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