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史詩級戰爭大片:城濮之戰(下)│34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1 07:34

晉、楚決戰前夕,晉文公卻下達了一個奇怪的命令:命令全部晉軍,後撤九十里。

接到命令的晉國將軍、士兵都糊塗了,兩軍還沒交戰,自己卻莫名其妙的後撤九十里,這是怎麼了?

晉文公解釋說:『當年我落難之時,楚成王對我很好。我曾經承諾,如果將來我當了晉國國君,而晉國和楚國的軍隊大戰,那麼我將命令晉國軍隊後撤九十里,來報答楚成王的恩情。現在就是我遵守承諾的時候了。』晉文公手下眾人有的贊成,有的反對,不過晉文公還是堅持著讓晉軍後撤九十里,在城濮安營下寨。

此處的晉軍後撤,應該既有晉文公報恩之意,同時又是其示敵以弱,誘敵深入的驕敵之計。

楚軍在子玉的率領下,一直追到城濮,與晉軍對峙,並派人送來戰書。

兩軍決戰前夕,晉文公又有些猶豫了,晉國能勝嗎?萬一戰敗了怎麼辦?這時,狐偃開解文公:『怕什麼,此戰勝了,我們的霸業就算成功了。萬一敗了也沒關係,晉國幅員遼闊,地勢險要,足以據守,然後再徐圖後計,以待時機罷了。這可有什麼擔心的呢。』

晉文公精神大振可見人要成大事,必須有賢才輔助,不管是治國還是經營企業,下定決心:打。

第二天,雙方擺開陣勢。當時雙方軍隊的陣容爲:晉軍分爲上中下三軍,先軫爲帥,統率中軍晉文公當然也在中軍,狐毛統率上軍,欒枝統率下軍。三軍的戰鬥力差距不明顯。楚國的軍隊分爲左中右三軍,子玉成得臣統率中軍,以家族子弟爲骨幹,戰鬥力極強;子西斗宜申統率左軍,屬於楚國正規軍,戰鬥力也十分了得;子上斗勃統率右軍,屬於雜牌軍,戰鬥力較差。

戰鬥正式拉開序幕。

戰鬥開始後,晉國的下軍副將胥臣率先領軍衝擊楚軍的右軍。胥臣沒有單純的猛衝,而是讓自己的士兵,用虎皮蒙在馬身上,邊衝鋒邊威嚇敵人。楚軍右軍本來就是雜牌軍,現在看到這麼一隻奇怪的部隊衝過來,沒多久陣腳就亂了,繼而開始潰敗。

此時子玉見到自己的右軍大亂,非常憤怒,但是並沒有太當回事,因爲子玉也知道右軍的底細。只是命令左軍,加強對晉國上軍的進攻,同時率領中軍,緩緩向晉國中軍前進,做出隨時出擊的動作,壓制住晉國中軍。

晉軍元帥先軫先是命令下軍的剩餘部分,再加上完整的上軍,合兵一處,與楚軍左軍大戰。楚軍左軍的戰鬥力很高,交戰不久,晉軍失敗,全面撤退,看起來更像狼狽逃竄。左軍主將子西大喜,下令左軍全線出擊,追擊逃跑之敵。誰知卻中了晉軍的『誘敵深入,分而擊之』之計。

先軫的膽量更大,他見楚軍左軍已經中計追擊,只給晉文公留下足夠保護他的力量,以防禦爲主,留下晉文公作爲誘餌,吸引楚軍中軍的注意力,然後率領中軍的另一部分,直衝楚軍左軍殺去。

追的正起勁的楚軍左軍,將自己的側翼徹底暴露在晉國中軍面前,被晉軍從側面一衝,頓時亂做一團,人仰馬翻,前面『逃跑』的晉軍,此時也返回頭來反攻。兩面夾擊之下,楚軍左軍開始潰敗,子西對軍隊徹底失去控制。

直到此時,楚軍統帥子玉才發覺中了晉軍的圈套,但是爲時已晚。子玉見左右兩軍都已經潰敗,只得下令中軍停止前進,緩緩後撤。

楚國的中軍實力並沒有受到損失,但是孤掌難鳴,已經無法再戰。

子西、子上殺出重圍,與子玉一起,率領殘兵敗將,退出戰場。

城濮大戰,至此以晉國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晉軍占領楚軍營地,繳獲大量物資、糧草。休整三日後,班師回國。

楚國的子玉戰敗後,被楚成王指責,自己也感覺無顏回去,於歸途中自殺。

晉文公從出兵準備救宋開始,伐曹、衛,聯齊、秦;激怒子玉,占據道德制高點;退避三舍,示敵以弱,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分敵而擊之,最終取得總決戰的勝利。

此處的晉文公,恰如那絕頂的武林高手,整套動作行雲流水,無懈可擊。讀來讓人感覺就像在觀看一部場面恢宏巨大的史詩級戰爭大片。

就在敗楚之後不久,也就是公元前632年的夏天,晉文公和齊、魯、宋、蔡、鄭、衛等七國君主會盟於踐土,史稱『踐土之盟』,晉文公爲盟主。

會盟之前,晉文公先遵照周禮,將楚國戰俘和戰利品獻給周襄王。周襄王大喜之下,命晉文公爲諸侯之長,賜給他討伐不臣之權。

晉文公憑藉城濮之戰,一戰而成霸主。

晉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晉文公病死。其子歡即位,史稱晉襄公。

晉文公強於齊桓公的地方就在於,其身後之事處理的很好,所以晉國的霸業並沒有隨著晉文公的死亡而成過眼雲煙。

晉襄公時期,先後兩次大敗秦國,晉國繼續中原霸主之位。到晉悼公時,晉國的軍治達到萬乘,成爲當時絕對的天下霸主。

晉國的強盛一直持續到春秋末期,盛極必衰,在『三家分晉』後,晉國則灰飛煙滅,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