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顏面盡失的東周國王(下)│16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8-30 07:58

那麼,楚國這麼肆意妄爲,天子不敢管,其他諸侯也沒人管嗎?

說起來倒也不是完全沒人管,不過要到幾十年後的公元前656年,當時楚國的國君已經換成楚成王了。

這時齊國的齊桓公已經成爲天下諸侯的霸主,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率領齊、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聯軍,先對楚國的盟國蔡國實行軍事打擊;接下來,齊桓公率大軍進攻楚國。不過,齊桓公攻打楚國的理由並不是楚國擅自稱王,而是責備楚國不給周天子納貢交稅。

成語『風馬牛不相及』說的就是這件事。

看到齊桓公帶領盟軍入侵,楚成王派使者去質問齊桓公。【左傳】記載:『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意思就是說,你們住在北方,我們住在南方,哪怕兩國走失的牛馬使勁奔跑,也到不了對方的國家,爲什麼你們這麼遠跑來進攻我們?其潛台詞就是,你沒事閒得啊。

齊桓公當然也不示弱,必須得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啊。於是,其手下的管仲,用楚國不給天子進貢的原因來責備楚國。

這裡的『風馬牛不相及』中的『風』作動詞,走失的意思。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古文觀止】記載: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喻齊楚不相干也。現在用『風馬牛不相及簡稱風馬牛』來比喻兩件事之間毫不相關。

兩國相持不下,誰也沒能力占據絕對上風,最後通過談判,各讓一步。楚國答應恢復向周天子納貢交賦,齊桓公則在帶領各個小諸侯國和楚國訂立盟約以後退兵。歷史上稱之爲 『召陵之盟』。

爲什麼齊桓公不勒令楚國去掉『王』的尊號,改成『公』呢?估計一是沒那個力量,即使有也不願意冒著亡國的危險和楚國死磕;二是齊桓公未嘗沒有留下這個傳統,將來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代也稱王的想法。

總之,楚國擅自稱王這事,上至天子,下到各諸侯,似乎也就都默認了。

楚武王稱王,開了諸侯僭jiàn號稱王之先河,到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已經紛紛稱王了。

說起來,楚武王、楚文王也不是沒有故事的人,那段著名的『和氏璧』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段時間。

據【韓非子】記載,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璞,讀音爲:pú,可能蘊藏有玉的石頭,認定其中有寶貝。其它故事裡更是繪聲繪色的描寫,說卞和在荊山中看到一隻鳳凰落在一塊石頭上,因爲民間有『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說法,因此,卞和認定這塊石頭裡面一定有寶貝。

卞和捧著這塊璞玉,進獻給楚國的君主。

當時的楚國國君還是楚武王的哥哥楚厲王當時楚國國君還沒稱王,這個厲王是死後的諡號,楚厲王讓宮廷里的玉匠鑑定,結論是只是一塊石頭。楚厲王認爲卞和欺騙自己,就下令砍掉他的左腳。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不久,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來進獻給楚武王。楚武王又讓玉匠鑑定,還都說就是石頭。楚武王也認爲卞和欺騙自己,就又砍掉了他的右腳。

等到楚武王去世,其子楚文王繼位後,卞和就抱著那塊石頭在荊山下哭泣,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後來眼裡甚至流出血來。當時的卞和已經是耄耋mào dié老人了沒法不是耄耋老人,你想啊,光楚武王當楚國國君,就當了五十一年,楚文王受其感動,直接命人切開這塊璞玉,發現裡面真有一塊稀世寶玉。爲了紀念卞和,楚文王就把它命名爲『和氏璧』。

後來,這塊和『和氏璧』被秦王嬴政得到,並將他製成了皇帝專用的璽印。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