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那個叫做姬旦的古聖人:周公│14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佈:青禾田講古

2022-8-29 20:07

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弟弟,姓姬,名旦姬旦讀雞蛋?沒錯,讀音就是雞蛋,不過音同字不同。因其采邑在周,爵位為上公,故歷史上習慣稱為周公。

在整個興周滅商的過程中,周公起了很大作用,是父親和哥哥的得力助手。

周朝建立後,武王大封諸侯,將周公封在山東曲阜,建立了魯國。這時候,連尊為『師尚父』的姜子牙都去了封地,但是周公沒去。因為此時周朝雖然建立,但是天下遠沒有安定,國家大事千頭萬緒,武王急需輔助之人。所以周公一直留在都城輔佐武王,讓自己的兒子伯禽,去自己的封地魯國,代替自己治理魯國。千古聖人、萬世師表的孔子,就是魯國人但孔子祖上是商朝王室後裔,周朝建立後,封於宋。當然,是出生在大約五百年之後。

武王在周朝建立後三年多就死了,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剛即位時,年紀幼小,於是由周公輔政。結果卻引起了武王另外兩個弟弟,管叔、蔡叔的不滿,先是散佈流言蜚語,中傷周公,後來又與霍叔,聯合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同時殷商舊地的一些諸侯也趁機起兵反周。

周公和姜子牙配合平叛。周公先是自己坐鎮都城,給了姜子牙征討之權,由姜子牙領兵出征,接下來他又自己調動大軍,親自率軍出征。

周公順利的平定了三監之亂,把帶頭叛亂的管叔和武庚誅殺,流放了蔡叔,把霍叔革職為民。接着,周公乘勝向東方進軍,滅掉了五十多個小國家,歷時三年,將周的勢力延伸到海邊。至此,周朝所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淮河流域,北到遼東,成了真正的泱泱大國。

接下來,為了進一步穩定周的統治,周公又代替天子分封諸侯,大規模營造洛邑。

在文化上,周公的貢獻也很大。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罰』和『敬德保民』的道德規範,制定了完整的禮儀儀式,並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這些禮樂制度,在孔子的傳承、發展下,幾乎貫穿了接下來的整個中國歷史,影響了後世幾千年。

周公輔政七年之後,成王已經長大到能臨朝聽政了,周公就將國政交還給了成王。

周公死後,成王將其葬在畢邑,隨文王墓葬,以示尊重。為褒揚周公恩德,還特別批准魯國國君能用天子的禮樂祭祀,以示殊榮。

周公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聖哲。孔子極為推崇周公,孟子更是稱周公為『古聖人』,將周公與孔子並稱。

漢代賈誼評價周公: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可見其歷史地位之高。

周公雖然沒有像姜子牙那樣被神話,但是他留下來的典故也很多,且廣為流傳。

大家所熟知的『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的典故就出自周公。

那是武王死後,成王新即位,周公輔政,正是漫天流言蜚語,說周公要篡位自己當天子之時。此時的周公,不顧流言,繼續留在都城輔佐成王,還是讓自己的兒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魯國就封地。兒子臨行前,向父親辭行並請教。

周公語重心長的告誡自己的兒子,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在整個天下來說,地位都足夠高了。『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賢人。』就是說正在洗頭髮的時候,聽到有賢士來了,急忙抓着濕淋淋的頭髮去見賢士,剛送走,又有別的賢士來了,再次抓着濕淋淋的頭髮去見賢士;或者正吃飯呢,賢士來了,來不及咽下嘴裏正咀嚼着的飯菜,急忙吐到盤子裏,先去接見賢士,再吃飯時又來人了,又吐出來。每次吃飯、洗髮,都要折騰好幾回。即使這樣,還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唯恐怠慢了天下的賢士。以此來告誡自己的兒子要尊重賢人,不能驕慢待人。

後來,三國時期的曹操,在其詩作名篇【短歌行】裏寫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即典出於此。

可見,周公為了治理好國家,付出了多少的心力。

為後人所熟悉的與周公相關的典故,還有『周公之禮』。

所謂『周公之禮』,是指夫妻間的房事

相傳西周初年,民間婚俗混亂,男女私交亂淫。周公親自製定禮儀,要徹底改變這種風俗。周公規定:男女婚前不能隨便發生性關係,必須等到結婚當天。而且詳細規定了從說親到結婚的步驟,共分七個環節: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並且對每個環節作了具體的規定,綜合在一起,稱為『婚義七禮』。其中,敦倫,即敦睦夫婦之倫,是專指夫妻間的房事。

人們把這個規定,稱為『周公之禮』,後來慢慢的演變成了夫妻間行房事或者男女間發生性關係的委婉說法。所謂『行周公之禮,敦睦夫婦之倫』。

孔子可以說是周公的粉絲。孔子曾經在【論語·述而】裏說過:『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就是說自己衰老得太厲害了,好久沒有夢見周公了。這裏孔子的意思是表達對周公的崇敬之情。可是好笑的是,後來人們把這句話,曲解為『上課睡覺』的代名詞了。

有個古代笑話,說的就是這事:一先生上課時睡覺,醒來後怕學生嘲笑,就告訴學生說:『我這是效法孔子,夢中見周公去了。』次日,學生亦睡,先生用戒尺打醒學生。學生不解,問先生:『我也是去見周公了,為什麼打我?』先生問:『那周公和你說了什麼?』學生回答:『周公說昨日未見先生。』

更誇張的是,流傳在民間的解夢的書,都被冠以【周公解夢】的名字。這個,就更是假借周公的名頭唬人了。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