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聽箏(李端)

唐詩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孫洙發佈:休竹客

2022-8-15 02:24

李端西元七四三年至七八二年,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北齊文宣皇后李祖娥堂弟李孝貞六世孫。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譯文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箏枕前。
注釋聽箏:彈奏箏曲。
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裏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
柱:定弦調音的短軸。
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潔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箏枕。房,箏上架弦的枕。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為了博取心中周郎的青睞,她時不時就故意撥錯了琴弦。
注釋周郎:指三國時吳將周瑜。
拂弦:撥動琴弦。
賞析這首詩的寫作手法很經典,尤其是後兩句。整首詩輕捷灑脫,寥寥數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鮮明的人物圖。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詩的一二句寫彈箏的女子正縴手撥箏,正處於彈奏狀態。此詩是速寫,必然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點明的便是演奏者手中正在撥弄的樂器,特別是那華美綺麗的弦柱。接着,詩人的目光又落到那雙正在彈琴的手上,以及彈奏的環境。玉房,華美的房間,環境令人舒適並賞心悅目。而從字面上來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對比,色彩明麗而華貴,雖然是速寫,卻又施重彩,給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一、二兩句詩所繪出的畫面絕妙,讀者從中瞥見了彈琴的人、物、環境、心情等要素,這對全詩來說,也是升華,因為描述很形象真實。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人在欣賞演奏者的同時,開始注意到樂曲的本身。詩的前兩句寫女子正在彈箏,按此寫法,接下去似乎應該描寫女了的彈奏技藝,或者表現秦箏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並不沿襲通常的寫法,而是突然轉折性地引用典故描寫女子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錯撥箏弦。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此詩顯然受到了這個故事的啟發。『時時』說明這並非偶爾失手,也並非技藝低下,因為這失誤明顯地屬於有意為之。有人將她的有意錯彈理解為『婦人賣弄身份,巧於撩撥』似乎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僅僅是一種邀寵之情;其實這種故意的失誤是出於尋覓知音的苦心。她大約也是想找到一位真正欣賞她才華的人,所以她有意且故意錯彈琴聲,雖然會引人誤解和蔑視,但她相信總有一天,有人會懂她,能明白她曲中的真意。一如她的『周郎』。從而向她投去會心的一『顧』。此處的『周郎』喻指聽箏者,『欲得』是想要得到的意思,就當時的環境來說,這就意味着當時那位她在意的『周郎』,此時並沒有注意到她。為什麼呢?大概是那位『周郎』已經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箏音中了。本來這應該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時刻,然而,這情景卻不是這位女子此時最渴望的效果,因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聽者賞音,而在於一『顧』,怎麼辦呢?她靈機一動,故意不時地錯撥一兩個音,於是充滿戲劇性的場景出現了:那不諧和的旋律,突然驚動了沉醉在音樂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識地朝她看去,只見她非但沒有絲毫『誤拂』的遺憾和歉意,兩眼反而閃爍出得意的眼神原來是誤非真誤。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的形象便躍然紙上。這兩句正面寫出了彈者藏巧於拙,背面又暗示了聽者以假當真,而這種巧與拙、假與真,又在那無言的一顧之中獲得了奇妙的統一。它不僅說明彈者是高手,聽者是知音,而且傳神地表現出兩者的心理神態,其意趣韻味無窮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