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正名

呂氏春秋作者:呂不韋發布:華夏士子

2022-6-19 09:56

八曰:名正則治,名喪則亂。使名喪者,淫說也。說淫則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說也,足以言賢者之實、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亂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獲以生而已矣。

名分合宜國家就治理得好,名分不正國家就混亂。使名分不正的是浮誇失實的言辭。言辭浮誇失實就會把不可以說成可以,而把不是這樣說成這樣,就會把不對說成對,而把不錯說成錯。所以君子的言辭,足以說出賢人的賢明,不肖之人的不肖就行了,足以講明治世之所以興盛、亂世由何引起的就行了,足以令人知曉事物的真情、人之所以能生存的原因就行了。

凡亂者,刑名不當也。人主雖不肖,猶若賢用,猶若聽善,猶若爲可者。其患在乎所謂賢從不肖也,所爲善而從邪辟,所謂可從悖逆也。是刑名異充,而聲實異謂也。夫賢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國不亂,身不危,奚待也?

凡是混亂,都是由於名實不符造成的。君主即便不賢,也還是知道任用賢人,還是知道聽從善言,還是知道做可行之事。他們的弊病就在於他們所認爲的賢人只不過是不肖之人,他們所認爲的善言只不過是邪僻之吉,他們所認爲的可行之事只不過是悖逆之事。這就是形名異實、名實不符。把不肖當成賢明,把邪僻當成善良,把悖逆當成可行,像這樣,國家不混亂,自身不危險,還等什麼呢?

齊湣王是以。知說士,而不知所謂士也。故尹文問其故,而王無以應。此公玉丹之所以見信、而卓齒之所以見任也。任卓齒而信公玉丹,豈非以自讎邪?

齊湣王就是這樣。知道喜歡士,卻不知道什麼人才叫士。所以尹文問他什麼叫士。湣王無話回答。這就是公玉丹之所以被信任,卓齒之所以被任用的原因。任用卓齒,信任公玉丹,難道不是給自己安排仇人嗎?

尹文見齊王,齊王謂尹文曰: 『寡人甚好士。』尹文曰:『願聞何謂士?』王未有以應。

尹文謁見齊王,齊王對尹文說;『我非常喜歡士。』尹文說:『我希望聽您說說什麼樣的人叫做士。』齊王沒有話來回答。

尹文曰:『今有人於此,事親則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居鄉則悌。有此四行者,可謂士乎?』齊王曰:『此真所謂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爲臣乎?』王曰:『所願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於廟朝中深見侮而不鬥,王將以爲臣乎?』王曰:『否。大夫見侮而不鬥,則是辱也,辱則寡人弗以爲臣矣。』尹文曰:『雖見侮而不鬥,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爲士一矣。未失其所以爲士一,而王以爲臣,失其所以爲士一,而王不以爲臣,則向之所謂士者,乃士乎』?王無以應。

尹文說:『假如有這樣一個人,侍奉父母根孝順,侍奉君主很忠誠,結交朋友棍守信用,住在鄉里敬愛兄長。有這四種品行的人,可以叫做士嗎?』齊說:『這真是所說的士了。』尹文說:『您得到這個人,肯用他作臣子嗎?』齊王說;『這是我所希望的,但卻不能得到。』尹文說:『假如這個人在大庭廣眾之中受到莫大侮辱卻不爭鬥,您還將讓他作臣子嗎?』齊王說:『不。士受到侮辱卻不爭鬥,這就是恥辱。甘心受辱,我就不讓他作臣子了。』尹文說:『這個人雖然受到侮辱而不爭鬥,但他並沒有喪失上述四種品行。沒有喪失上述四種品行,這就是說沒有喪失一點成爲士的條件。沒有喪失一點成爲士的條件,可是大王您卻不讓他作臣子,那麼您先前所認爲的士還是士嗎?』齊王無話回答。

尹文曰:『今有人於此,將治其國,民有非則非之,民無非則非之民有罪則罰之,民無罪則罰之,而惡民之難治,可乎?』王曰:『不可。』 尹文曰:『竊觀下吏之治齊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則民雖不治,寡人弗怨也。意者未至然乎!』尹文曰:『言之不敢無說,請言其說。王之令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見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見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謂之辱者,非此之謂也。以爲臣不以爲臣者,罪之也。此無罪而王罰之也。』齊王無以應。

尹文說:『假如有這樣一個人,將治理他的國家,人民有錯誤責備他們,人民沒有錯誤也責備他們,人民有罪懲罰他們,人民沒有罪也懲罰他們。這樣做,反倒埋怨人民難以治理,可以嗎?』齊王說:『不可以。』尹文說,『我私下觀察您的臣屬治理齊國正像這樣。』齊王說:『假如我治理國家真地像這樣,那麼人民即使治理不好,我也不怨恨。或許我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步吧!』尹文說:『我既然這樣說就不能沒有理由,請允許我說一說理由。您的法令說:「殺人的處死,傷人的受刑。」人民中有的敬畏您的法令,受到奠大侮辱而不敢爭鬥,這是顧全您的法令啊,可是您卻說,「受侮辱而不敢爭鬥,這是恥辱。」真正叫做恥辱的,不是說的這個。本該作臣子的,您卻不讓他作臣子,等於是懲罰他。這就是沒有罪過而您卻懲罰他啊。』齊王無話回答。

論皆若此,故國殘身危,走而之谷,如衛。齊湣王,周室之孟侯也,太公之所以老也。桓公嘗以此霸矣,管仲之辯名實審也。

君王的議論都像這樣,所以國家殘破,自身危急,逃到谷邑,又到了衛國。齊圄是周朝分封的諸侯之長,太公在這裡得以壽終。桓公曾憑藉齊國稱霸諸侯,這是由於管仲辨察名實非常詳明啊。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