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論人

呂氏春秋作者:呂不韋發布:華夏士子

2022-6-5 23:00

四曰:主道約,君守近。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其索之彌遠者,其推之彌疏;其求之彌強者,失之彌遠。

做君主的方法很簡單,君主要奉行的原則就在近旁。最高的是向自身求得,其次是向別人尋求。越向遠處尋求的,離開它就越遠,尋求它越花力氣的,失掉它就越遠。

何謂反諸已也?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而游意乎無窮之次,事心乎自然之塗。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

什麼叫向自身求得呢?使耳目適度,節制嗜好欲望,放棄智巧計謀,摒除虛浮偽詐,讓自已的意識在無限的空間中邀游,讓自己的思想立於無為的境界。象這樣,就沒有什麼可以危害自己的身心了。沒有什麼危害自己的身心,就能略知道事物的精微,知道事物的精微,就能夠懂得事理的玄妙,懂得事理的玄妙就叫作得道。

凡彼萬形,得一後成。故知一,則應物變化,闊大淵深,不可測也;德行昭美,比於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時之,遠方來賓,不可塞也;意氣宣通,無所束縛,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則復歸於朴,嗜欲易足,取養節薄,不可得也;離世自樂,中情潔白,不可量也;威不能懼,嚴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則可動作當務,與時周旋,不可極也;舉錯以數,取與遵理,不可惑也;言無遺者,集肌膚,不可革也。讒人困窮,賢者遂興,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則若天地然,則何事之不勝?何物之不應?譬之若御者,反諸己,則車輕馬利,致遠復食而不倦。

那萬物,得道而後才能生成。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會適應事物的變化,博大精深,不可測度,德行就會彰明美好,與日月並列,不可熄滅。豪傑賢士就會隨時到來,從遠方來歸,不可遏止;精神、元氣就會暢通,無所束縛,不可持守。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含重新返樸歸真,嗜欲容易滿足,所取養身之物少而有節制,不可支配,就會超脫世俗,怡然自樂,內心潔白,不可污染,就會威武不能使他恐懼,嚴厲不能使他害怕,不可屈服。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會舉動與事合宜,隨着時勢應酬交際,不可困窘,就會舉止依照禮數,取與遵循事理,不可迷亂,就會言無過失,感於肌膚,不可改變,就會奸人窘困,賢者顯達,不可隱匿。所以懂得得道的道理,就會象天地一樣,那麼,什麼事情不能勝任?什麼事情不能得當?這就象駕馭馬車的人,反躬自求,就會車輕馬快,即使跑很遠的路再吃飯,中途也不會疲倦。

昔上世之亡主,以罪為在人,故日殺戮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三代之興王,以罪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於王。

過去,古代亡國的君主認為罪在別人,所以每天殺戮不停,以至干亡國仍不醒悟。夏、商、周三代興旺發達的君王,認為罪在自己,所以每天勤於功業,從不鬆懈,以至於成就了王者大業。

何謂求諸人?人同類而智殊,賢不肖異,皆巧言辯辭以自防禦,此不肖主之所以亂也。

什麼叫向別人尋求?人同類而智慧不同,賢與不肖相異。人們都用花言巧語來替自己防範,這是昏君惑亂的緣故。

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怒之以驗其節,懼之以驗其特,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八觀六驗,此賢主之所以論人也。論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隱。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為四隱?交友、故舊、邑里、門郭。內則用六戚四隱,外則用八觀六驗,人之情偽、貪鄙、美惡無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無之而非是。此先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大凡衡量、評定人:如果他顯達,就觀察他禮遇的都是什麼人,如果他尊貴,就觀察他舉薦的都是什麼人,如果他富有,就觀察能贍養的都是什麼人,如果他聽言,就觀察他採納的都是什麼,如果他閒居在家,就觀察他喜好的都是什麼?如果他學習,就觀察他說的都是什麼,如果他困窘,就觀察他不接受的都是什麼,如果他貧賤,就觀察他不做的都是什麼。使他高興,藉以檢驗他的節操,使他快樂,借阻檢驗他的邪念;使他發怒,藉以檢驗他的氣度,使他恐懼,藉以檢驗他卓異的品行,使他悲哀,藉以檢驗他的仁愛之心,使他困苦,藉以檢驗他的意志。以上八種觀察和六項檢驗,就是賢明的君主用以衡量、評定人的方法。衡量、評定別人又一定用六戚、四隱。什麼叫六戚?即父、母、兄、弟、妻,子六種親屬。什麼叫四隱?即朋友、熟人、鄉鄰。親信四種親近的人。在內憑着六戚、四隱,在外憑着八觀、六驗,這樣人們的真偽、貪鄙、美惡就能完全知曉,沒有遺漏。就象是避雨一樣,所往之處無一處沒有雨水,無所逃避。選就是先代聖王用以識別人的方法。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