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出軍四一

反經(長短經)作者:趙蕤發佈:華夏士子

2021-8-26 01:29

卷九前言

孫子曰:『【詩】云「允文允武」.【書】稱「乃武乃文」.』孔子曰:『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備.』【傳】曰:『天生五才.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黃帝與蚩尤戰.顓頊與共工爭.堯伐驩兜.舜伐有苗.啟伐有扈.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漢高有京索之戰.光武興昆陽之師.魏動官渡之軍.晉舉平吳之役.故【呂氏春秋】曰:『聖王有仁義之兵.而無偃兵.』【淮南子】曰:『以廢不義而授有德者也.』是知取威定霸.何莫由斯.自古兵書殆將千計.若不知合變.雖多亦奚以為.故曰:少則得.多則惑.所以舉體要而作兵權雲.

白話
孫子說:『【詩】說「允文允武」,【書】說「乃武乃文」。』孔子說:『君子有文德之事,必定有軍備之事。』【左傳】說:『天生金、木、水、火、土五材,老百姓一併使用,缺一不可。誰又能離開打仗用兵呢?』當年黃帝曾與蚩尤大戰,顓頊曾與共工爭奪天下,堯曾討伐驩兜,舜曾討伐有苗,啟討伐過有扈,湯討伐過有夏,文王討伐過崇,武王討伐過紂,漢高祖指揮過京索之戰,光武帝曾出動昆陽的軍隊,魏動用了官渡之戰的軍隊,晉曾發動平定東吳的戰役。所以【呂氏春秋】說:『聖德之王為仁義而發動的戰爭,是不會止息的。』【淮南子】說:『應當廢掉不義之人,將權力授給有德者。』
由此可知,要想獲取威勢,確定霸主地位,就必須用武力來實現。自古以來,兵書有千種之多,但如果不懂得如何交合變化,即使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說,看兵書要得其精要,繁雜反倒會使人迷惑。這正是我之所以要舉其大體與綱要而寫這一章的原因。

出軍四一

救亂誅暴,平定天下,是用兵的目的。然而兵有各種,如『義兵』、『應兵』、『忿兵』、『貪兵』、『驕兵』,要懂得根據其不同的性質,採取不同的應對辦法。用兵必然要擇將,將既已擇,那就要賦予威權,放手使用,決不能輕易干涉。這是『出師』的第一步,也是勝利的基礎。

夫兵者.兇器也.戰者.危事也.兵戰之場.立屍之所.帝王不得已而用之矣.凡天有白雲如匹布經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或有雲如匹布竟天.或有雲如胡人行列陣.皆天下多兵.或於子日四望無雲.獨見赤雲如旌旗.天下兵起.若遍四方者.天下盡兵.或四望無雲.獨見黑雲極天.亦天下兵起.三日內有雨.災解.或有赤雲赫然者.所見之地.兵大起.凡有白雲如仙人衣千萬連結.部隊相逐.罷而復興.當有千裏兵.或有如人持刀盾.此暴兵氣也.或有白氣廣六丈.東西竟天者.亦兵起也.青者.有大喪也.故曰: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於己.不得已而用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爭恨小.故不勝.憤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敗.利人土地寶貨者.謂之貪兵.兵貪者破.恃國之大.矜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謂之驕兵.兵驕者滅.
夫禁暴救亂.曰義兵.可以禮服.恃眾以伐.曰強兵.可以謙服.因怒興師.曰剛兵.可以辭服.棄禮貪利.曰暴兵.可以詐服.國危人疲.舉事動兵.曰逆兵.可以權服.
是知聖人之用兵也.非好樂之.將以誅暴討亂.夫以義而誅不義.若決江河而溉螢火.臨不測之淵而欲墮之.其克之必也.所以必優遊恬泊者.何重傷人物.故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不以德來.然後命將出師矣.
夫將者.國之輔也.人之司命也.故曰:將不知兵.以其主與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與敵也.將既知兵.主既擇將.天子居正殿而召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將軍.今某國不臣.願煩將軍應之.』乃使太史卜齋擇日.授以斧鉞.君入太廟.西面而立.將軍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其首.授其柄.曰:『從是以上至天者.將軍制之.』乃復操柄.授與刃.曰:『從是以下至淵者.將軍制之.』將既受命.拜而報曰:『臣聞國不可從外理.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還諸.』乃辭而行.鑿凶門而出.故司馬法曰:『進退唯時.無曰寡人.』
孫子曰:『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古語曰:『閫以內.寡人制之.閫以外.將軍制之.』【漢書】曰:『唯聞將軍之命.不聞天子之詔.』
故知合軍聚眾.任於閫外.受推轂之寄.當秉旄之重.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君於後.乃可成大業矣.故曰: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之謂也.

白話
兵械,是兇器;戰爭,是危險之事;戰場,是屍體橫列的地方。因此帝王不得已才通過戰爭解決紛爭。凡是天上有白雲如匹布一樣經過丑未,天下多戰事,如有赤雲戰事尤其多。有時雲如匹佈滿天,有時雲如胡人的行列陣勢,都是天下多戰事的徵兆。有時在子日四望無雲,唯獨看見赤雲如施旗,天下會有戰爭興起。如果赤雲遍佈四方,那麼天下到處都有烽煙燃起,戰事不斷。有時四望無雲,只在天邊有黑雲,也是天下多戰事的徵兆,三天裏如果有雨,那麼兵災可以化解。有時天上赤雲燦爛,在看見赤雲的地方,會有戰事大起。凡是有白雲如仙人的衣裳片片連結,戰鬥雙方的軍隊會相互追逐,疲勞之後仍會再次振奮,此時會有長達千裏的戰爭。有時天上雲的形狀有如人拿着刀盾,這是有不義戰爭發生的徵兆。有時有白色雲氣廣六丈,從東向西鋪向天空,這也是戰事將起的徵兆。如有青色雲氣,則是有大喪的徵兆。
所以說,拯救紛亂,誅伐暴虐的,稱之為『義兵』,統帥正義者可以稱王。
敵人侵犯我,不得已起而抗爭的稱之為『應兵』,這種反抗侵略、保衛家園的軍隊一定獲勝;如奮爭之意、憤恨之情不足,則不能取勝。因憤怒而發動戰爭的,稱之為『忿兵』,士兵心懷怨恨則要失敗。貪圖他國土地,看重別人財物的,稱之為『貪兵』,士兵貪婪,必然要被攻破。依仗國大人多,想向敵人顯示威風的,稱之為『驕兵』,士兵驕做自得,就會被消滅。
禁止暴虐,拯救紛亂的,稱『義兵』,要以禮遇使其順服;依仗人多勢眾征伐的,稱『強兵』,要以謙遜的態度使其順服;因為憤怒興師動眾的,稱『剛兵』,要以言辭使其順服;背棄禮義、貪圖利益,稱『暴兵』,要以欺詐之計使其順服;國家危險、眾人疲憊,藉機起兵作亂的,稱『逆兵』,要以威權使其順服。
由此可知,聖人用兵打仗,不是自己有什麼偏好,而是以此來誅殺暴虐、討伐逆亂。以仁義之師討伐不義,就如同放開江河水澆滅螢火一樣。自己佔據有利地形,在下有不測深淵的懸崖邊上將敵手推下去,那是一定會成功的。
所以內心自信、從容恬適的人,是不看重戰場上傷了多少人的。因此說,荒居遠處的人如不順服,那麼就要完善文教德化使他們歸來。如果完善了文教德化,還不能使他們歸順,那就要命令將軍出兵,用武力使他們歸順。
將帥,是國君的輔佐,負有保護人命的職責。所以說,為將的不了解兵,無異於把自己的君主交給了敵人;為君的不懂得選擇將,等於是把自己的國家交給了敵人。將帥既已知兵,君主既已選好了大將,天子就要避開正殿,在偏殿召見準備任命的大將,告訴他說:『國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了將軍身上,現在某國不願臣服,希望將軍前去討伐。』於是命令太史準備占卜。太史先齋戒三日,選擇吉日,把斧鎖授給將軍。國君進入太廟正殿的大門,站在東側,面向西,進入君位。將軍隨後跟人,面向北而立,居於臣位。這時,國君親手捧着鎖,持着斧鉞的首端,而將柄端交給將軍,說:『從這裏往上直到天宇,都由將軍全權管理。』接着又拿起斧,拿着斧柄而將斧刃授予將軍,說:『從這裏往下直到大海的深淵,也由將軍將軍全權管理。』將軍接受了任命,向君主拜謝說:『臣聽說國家大事,處理決斷都必須依靠君王,不能受外面的干預,軍隊中的事,變化多端,處理決斷都必須依靠將領,君王不能遙控作戰。如果臣下不是忠心耿耿,便不能報效君王;如果臣下猶疑不決,便不能迎敵應戰。臣既然接受任命,負責指揮戰爭,臣不敢活着回來。』於是辭別國君而行,通過象徵必死決心的凶門出發。所以在司馬穰苴撰寫的兵書【司馬法】中說:『進攻退守唯看時機,不能考慮國君的意見如何。』孫子說:『將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聽。』古語說:『城門以內,由國王控制;城門以外,由將帥控制。』【漢書】說:『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聞天子的聖旨。』
由此可知,集結軍隊,在城後接受命令,即使接受的是推動車輪的任務,也應當把它看作和持掌軍旗一樣重要。全軍將士都要做到上不受天時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阻隔,前邊敵人不敢阻擋,後面沒有君王的牽制,唯軍令是從,這樣,才可以成就偉大的功業。所以說,將軍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國君不去隨意干預,才能取得勝利。這些名言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