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出军四一

反经(长短经)作者:赵蕤发布:华夏士子

2021-8-26 01:29

卷九前言

孙子曰:“《诗》云‘允文允武’.《书》称‘乃武乃文’.”孔子曰:“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备.”《传》曰:“天生五才.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黄帝与蚩尤战.颛顼与共工争.尧伐驩兜.舜伐有苗.启伐有扈.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汉高有京索之战.光武兴昆阳之师.魏动官渡之军.晋举平吴之役.故《吕氏春秋》曰:“圣王有仁义之兵.而无偃兵.”《淮南子》曰:“以废不义而授有德者也.”是知取威定霸.何莫由斯.自古兵书殆将千计.若不知合变.虽多亦奚以为.故曰:少则得.多则惑.所以举体要而作兵权云.

白话
孙子说:“《诗》说‘允文允武’,《书》说‘乃武乃文’。”孔子说:“君子有文德之事,必定有军备之事。”《左传》说:“天生金、木、水、火、土五材,老百姓一并使用,缺一不可。谁又能离开打仗用兵呢?”当年黄帝曾与蚩尤大战,颛顼曾与共工争夺天下,尧曾讨伐驩兜,舜曾讨伐有苗,启讨伐过有扈,汤讨伐过有夏,文王讨伐过崇,武王讨伐过纣,汉高祖指挥过京索之战,光武帝曾出动昆阳的军队,魏动用了官渡之战的军队,晋曾发动平定东吴的战役。所以《吕氏春秋》说:“圣德之王为仁义而发动的战争,是不会止息的。”《淮南子》说:“应当废掉不义之人,将权力授给有德者。”
由此可知,要想获取威势,确定霸主地位,就必须用武力来实现。自古以来,兵书有千种之多,但如果不懂得如何交合变化,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说,看兵书要得其精要,繁杂反倒会使人迷惑。这正是我之所以要举其大体与纲要而写这一章的原因。

出军四一

救乱诛暴,平定天下,是用兵的目的。然而兵有各种,如“义兵”、“应兵”、“忿兵”、“贪兵”、“骄兵”,要懂得根据其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用兵必然要择将,将既已择,那就要赋予威权,放手使用,决不能轻易干涉。这是“出师”的第一步,也是胜利的基础。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兵战之场.立尸之所.帝王不得已而用之矣.凡天有白云如匹布经丑未者.天下多兵.赤者尤甚.或有云如匹布竟天.或有云如胡人行列阵.皆天下多兵.或于子日四望无云.独见赤云如旌旗.天下兵起.若遍四方者.天下尽兵.或四望无云.独见黑云极天.亦天下兵起.三日内有雨.灾解.或有赤云赫然者.所见之地.兵大起.凡有白云如仙人衣千万连结.部队相逐.罢而复兴.当有千里兵.或有如人持刀盾.此暴兵气也.或有白气广六丈.东西竟天者.亦兵起也.青者.有大丧也.故曰: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胜.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宝货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之大.矜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夫禁暴救乱.曰义兵.可以礼服.恃众以伐.曰强兵.可以谦服.因怒兴师.曰刚兵.可以辞服.弃礼贪利.曰暴兵.可以诈服.国危人疲.举事动兵.曰逆兵.可以权服.
是知圣人之用兵也.非好乐之.将以诛暴讨乱.夫以义而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萤火.临不测之渊而欲堕之.其克之必也.所以必优游恬泊者.何重伤人物.故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不以德来.然后命将出师矣.
夫将者.国之辅也.人之司命也.故曰:将不知兵.以其主与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将既知兵.主既择将.天子居正殿而召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烦将军应之.”乃使太史卜斋择日.授以斧钺.君入太庙.西面而立.将军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其首.授其柄.曰:“从是以上至天者.将军制之.”乃复操柄.授与刃.曰:“从是以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将既受命.拜而报曰:“臣闻国不可从外理.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还诸.”乃辞而行.凿凶门而出.故司马法曰:“进退唯时.无曰寡人.”
孙子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古语曰:“阃以内.寡人制之.阃以外.将军制之.”《汉书》曰:“唯闻将军之命.不闻天子之诏.”
故知合军聚众.任于阃外.受推毂之寄.当秉旄之重.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乃可成大业矣.故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之谓也.

白话
兵械,是凶器;战争,是危险之事;战场,是尸体横列的地方。因此帝王不得已才通过战争解决纷争。凡是天上有白云如匹布一样经过丑未,天下多战事,如有赤云战事尤其多。有时云如匹布满天,有时云如胡人的行列阵势,都是天下多战事的征兆。有时在子日四望无云,唯独看见赤云如施旗,天下会有战争兴起。如果赤云遍布四方,那么天下到处都有烽烟燃起,战事不断。有时四望无云,只在天边有黑云,也是天下多战事的征兆,三天里如果有雨,那么兵灾可以化解。有时天上赤云灿烂,在看见赤云的地方,会有战事大起。凡是有白云如仙人的衣裳片片连结,战斗双方的军队会相互追逐,疲劳之后仍会再次振奋,此时会有长达千里的战争。有时天上云的形状有如人拿着刀盾,这是有不义战争发生的征兆。有时有白色云气广六丈,从东向西铺向天空,这也是战事将起的征兆。如有青色云气,则是有大丧的征兆。
所以说,拯救纷乱,诛伐暴虐的,称之为“义兵”,统帅正义者可以称王。
敌人侵犯我,不得已起而抗争的称之为“应兵”,这种反抗侵略、保卫家园的军队一定获胜;如奋争之意、愤恨之情不足,则不能取胜。因愤怒而发动战争的,称之为“忿兵”,士兵心怀怨恨则要失败。贪图他国土地,看重别人财物的,称之为“贪兵”,士兵贪婪,必然要被攻破。依仗国大人多,想向敌人显示威风的,称之为“骄兵”,士兵骄做自得,就会被消灭。
禁止暴虐,拯救纷乱的,称“义兵”,要以礼遇使其顺服;依仗人多势众征伐的,称“强兵”,要以谦逊的态度使其顺服;因为愤怒兴师动众的,称“刚兵”,要以言辞使其顺服;背弃礼义、贪图利益,称“暴兵”,要以欺诈之计使其顺服;国家危险、众人疲惫,借机起兵作乱的,称“逆兵”,要以威权使其顺服。
由此可知,圣人用兵打仗,不是自己有什么偏好,而是以此来诛杀暴虐、讨伐逆乱。以仁义之师讨伐不义,就如同放开江河水浇灭萤火一样。自己占据有利地形,在下有不测深渊的悬崖边上将敌手推下去,那是一定会成功的。
所以内心自信、从容恬适的人,是不看重战场上伤了多少人的。因此说,荒居远处的人如不顺服,那么就要完善文教德化使他们归来。如果完善了文教德化,还不能使他们归顺,那就要命令将军出兵,用武力使他们归顺。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负有保护人命的职责。所以说,为将的不了解兵,无异于把自己的君主交给了敌人;为君的不懂得选择将,等于是把自己的国家交给了敌人。将帅既已知兵,君主既已选好了大将,天子就要避开正殿,在偏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告诉他说:“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了将军身上,现在某国不愿臣服,希望将军前去讨伐。”于是命令太史准备占卜。太史先斋戒三日,选择吉日,把斧锁授给将军。国君进入太庙正殿的大门,站在东侧,面向西,进入君位。将军随后跟人,面向北而立,居于臣位。这时,国君亲手捧着锁,持着斧钺的首端,而将柄端交给将军,说:“从这里往上直到天宇,都由将军全权管理。”接着又拿起斧,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将军,说:“从这里往下直到大海的深渊,也由将军将军全权管理。”将军接受了任命,向君主拜谢说:“臣听说国家大事,处理决断都必须依靠君王,不能受外面的干预,军队中的事,变化多端,处理决断都必须依靠将领,君王不能遥控作战。如果臣下不是忠心耿耿,便不能报效君王;如果臣下犹疑不决,便不能迎敌应战。臣既然接受任命,负责指挥战争,臣不敢活着回来。”于是辞别国君而行,通过象征必死决心的凶门出发。所以在司马穰苴撰写的兵书《司马法》中说:“进攻退守唯看时机,不能考虑国君的意见如何。”孙子说:“将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听。”古语说:“城门以内,由国王控制;城门以外,由将帅控制。”《汉书》说:“只听将军的命令,不闻天子的圣旨。”
由此可知,集结军队,在城后接受命令,即使接受的是推动车轮的任务,也应当把它看作和持掌军旗一样重要。全军将士都要做到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阻隔,前边敌人不敢阻挡,后面没有君王的牵制,唯军令是从,这样,才可以成就伟大的功业。所以说,将军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国君不去随意干预,才能取得胜利。这些名言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