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大私三十

反經(長短經)作者:趙蕤發布:華夏士子

2021-8-26 01:17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這並不是陰謀手段,而是講沒有投入,便不會有回報的道理。貪圖小利只能壞大事,而要獲大利就必須捨棄小私。

【管子】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周書】曰:『將欲取之.必故與之.』何以征其然耶.黃石公曰:『得而勿有.立而勿取.為者則已.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人多務功.鮮有讓者.唯天子不與下爭功名耳.故曰:有則士.焉知利之所在乎.彼為諸侯.已為天子天子不收功於萬物.故能成其高.不競名於眾庶.故能成其大也.使城自保.令士自取.盡與敵城之財.令自取之.所謂使貪使愚者也.王者之道也.【尸子】曰:『堯養無告.禹愛辜人.此先王之所以安危而懷遠也.』聖人於大私之中也為無私.湯曰:『朕身有罪.無及萬方.萬方有罪.朕身受之.』
湯不私其身而私萬方.文王曰:『荀有仁人.何必周親.』文王不私其親而私萬國.先王非無私也.所私者與人不同.此知大私者也.由是言之.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不利而利之.乃利之大者矣.

白話
【管子】上說:『明白給予就是獲取的道理,那是為政的法寶啊。』【周書】上說:『將要從哪裡求取,所以才一定要先行給予。』怎樣才能證明這個道理是對的呢?黃石公說:『得到的東西卻不要占有它。即使是君主建立的功業,也不要占取功名。只要盡力而為就是了,占取功名是士大夫的事,君主何必要了解功名利祿在哪裡可以得到呢?』人們往往追求功名,很少有謙讓的,只有皇帝不和臣下爭功名。所以說占有功名的是士大夫的事,天子何必要了解功名利祿從哪裡可以得到這種事呢?他們是諸侯,自己是皇帝皇帝不從萬民那裡收取功名,所以才成就了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國君不和百姓爭奪名位,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廣大寬宏的名聲。要讓城中的人自己保衛自己的城池,要讓攻城的將士自己攻下敵人的城池把城中的財產給予城中的人,他們自己就會拼力守城;同樣,把敵城中的財產送給攻城的將士。讓他們自己去拿,他們就會拼命攻城。這就是人們說的利用人的貪婪本性和愚昧。這才是打天下、坐天下的人的辦法。
尸佼說:『堯撫養哪些孤獨無告的窮人,禹愛罪人。』這是說古代的聖君能夠使處在危難中的人安居樂業,對邊遠地方的人也同樣給予關懷,使之臣服順從。聖明的皇帝在最大的私情里表現出的卻是無私。商湯向上天禱告說:『我一個人有罪,不要對天下百姓進行報復;天下百姓有了罪惡,請讓我一個人來承擔。』商湯不偏愛一己之身而愛天下百姓。周文王說:『假如有仁人,又何必非得是周族的親屬不可呢?』周文王不偏愛他的親族而愛萬國的人民。占代的聖王不是無私的,只是他的私心與一般人不同,這才是明白大私的道理。由此說來,只有不存小私之心,才能成就最大的私;只有以不貪圖小利為利,才會獲取大利啊。
按語
大私不是無私,在私有制的社會裡,很難想象會有無私的人,尤其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帝王,把天下國家都當作個人的私產,當然更不可能是無私的。只不過某些較有遠見的君王,為了更根本更長遠的利益,兼顧一下百姓的利益而已。但與那些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為自己一時的私慾,把百姓逼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暴君比起來,已是鳳毛麟角,因而被稱為聖人。
但文中所講的取與之道,還是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鑑的。每個農民都懂得,不向土地投入種子、肥料和勞力,就不能指望秋天的豐收;明個商人都懂得,不投入資金、服務和信譽,就不會贏得市場份額。投入愈大,回報愈豐。為政亦是如此,不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卻想長期保持自己的祿位,世上哪有那樣便宜的事?因而,即使對那些以追求權勢為目的的人來說,『為人民服務』也不應只掛在口頭上,而應付之行動,並見到成效。這不僅僅是為了人民,同時也是為了他自己。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