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七雄略十八(三)

反經(長短經)作者:趙蕤發布:華夏士子

2021-8-25 12:02

蘇秦如韓韓之先與周同姓.事晉.得封於韓.爲韓氏.後周烈王賜韓侯.得列爲諸侯也.說韓宣王曰:『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商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陘山.地方九百餘里.帶甲數十萬.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栝洞胸.近者鏑掩心.
韓之劍戟.則龍泉.太阿.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夫以韓卒之勁.與大王之賢.乃西面而事秦.交臂而服焉.羞社稷而爲天下笑.無大於此者也.是故願大王熟計之.大王無事秦.事秦必求宜陽.成皋.今茲效之.明年又復求割地.與之則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受後禍.且夫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結禍者.不戰而地已削矣.臣聞鄙諺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今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者.何異於牛後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後之名.竊爲大王羞之.』
韓王勃然作色.按劍嘆息曰:『寡人雖不肖.不能事秦.』從之.
韓攻宋.秦大怒.曰:『吾愛宋.韓氏與我交.而攻我所甚愛.何也.』
蘇秦爲韓說秦王曰:『韓氏之攻宋.所以爲王也.以韓之強.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面而事秦.王不折一兵.不殺一人.無事而割安邑.此韓氏之所以禱於秦也.』韓惠王聞秦好事.欲罷其人.無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來間秦.說秦王.令鑿涇水以溉田.中作而覺.欲誅鄭國.鄭國曰:『始臣爲間.然渠成亦秦之利.臣爲韓延數年命.爲秦開萬代之利也.』王從之.

白話
蘇秦說服了燕國、趙國參加合縱聯盟後,又來到了韓國韓國的祖先與周同爲姬姓,侍奉晉國,被封於韓地,成爲韓氏。後來周烈王賜封韓候,使韓國成爲諸侯國之一,他勸韓宣王說:『韓國北面有鞏地、洛地、成皋那樣堅固的邊城,西面有宜陽、常阪那樣險要的關塞,東面有宛地、穰地、洧水,南面有陘山。土地方圓千里,擁兵數十萬。天下的強弓硬箭都從韓國出產。
韓國士兵舉足踏地發射,不一會兒就可發射百箭,遠處可射中胸膛,近處可射穿心臟。韓國士兵的劍和戟,都如龍泉、太阿這樣的名劍那般鋒利,這些劍和戟在陸上都能砍斷牛馬,在水上能擊中天鵝和大雁。靠著韓軍的堅強有力和大臣的英明賢良,卻西向服秦,自縛臂膀去表示臣服。使國家蒙受羞辱,被天下人恥笑,這真是奇恥大辱!因此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大王不要去侍奉秦國,如果去侍奉它,它必定要求得到宜陽和成皋。如果現在奉獻上去,第二年就越發要求割讓土地。如果繼續割讓,就將無地供給;不予割讓,就將前功盡棄,而且會遭受秦國進一步侵害。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欲望無窮。以有盡之地去迎合沒有止境的欲望,這就是所說的自己去購買怨恨和災禍,沒有經過戰鬥,土地就被占領了。我聽俗話說:「寧可做雞口,不可做牛尾巴。」如今大王到西面去乖乖地稱臣事秦,和做牛尾巴有什麼區別呢?以大王的賢能,擁有強大的韓國軍隊,卻有牛尾巴的名聲,我私下替大王慚愧。』韓王聽了憤然變了臉色,手按寶劍仰天嘆息說:『我雖然不賢明,也一定不去侍奉秦國!』於是韓國也參加了合縱。
韓國攻打宋國,秦王大怒,說:『我愛宋國,韓國與我們交好,卻又去攻打我非常喜歡的國家,這是爲什麼?』蘇秦爲韓國去勸說秦王說:『韓國之所以攻打宋國,是爲了大王啊。憑著韓國的強大,再加上宋國的輔助,楚國、魏國一定會十分恐慌,他們害怕了,就一定會向西面來侍奉秦國。大王不折一兵一卒,不經過戰爭就可能占領安邑,這就是韓國要以此來爲秦國祈求的事情。』後來,韓惠王聽說秦國要攻打自己,就想阻止秦軍,不讓他們東伐,於是便派水工鄭國去秦同做爲內應,說服秦王讓鑿渠引涇水來灌溉田地。在開鑿的過程中,鄭國被察覺了真實身份和目的,秦王就要殺他。鄭國說:『起初我是做韓國的內應,但把渠鑿成了也對秦國有好處。我的活動使韓同多存在了幾年,能遺惠秦國後代子孫。』秦王認爲他說的有理,便放了他。
按語
勸將不如激將。蘇秦把這一謀略運用的得心應手,激刃有餘。他總是先列舉各國的優勢,激起諸侯的信心;然後,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們臣服秦國是一種恥辱,『寧爲雞口,無爲牛後』,從而使他們知恥而後勇,奮然而起,決意與秦國抗衡。這樣就達到了合縱聯盟的目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中華民族只有永遠記得近代史上受到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恥辱,從而發奮圖強,不斷地壯大自已。如此才能維護國家尊嚴,保持國家的獨立自主,憑我們自已的意志辦事。

蘇秦如魏魏之先.畢公高之後.與周同姓.武王伐紂.封高於畢.以爲姓.畢萬事晉獻公.獻公封萬於魏.以爲大夫.後周烈王賜魏.俱得爲諸侯.說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東有淮.潁.煮.西有長城之界.北有河外.卷.衍.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田舍廬廡.曾無芻牧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轟轟殷殷.若有三軍之眾.魏.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藩.築帝宮.受冠帶.祠春秋.臣竊爲大王恥之.臣聞越王勾踐.戰弊卒三千.擒夫差於干遂.武王卒三千.革車三百乘.制紂於牧野.豈其卒眾哉.誠能奮其威也.
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士二十萬.倉頭.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此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聽於群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以劾實.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夫爲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顧其後.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以求割地.願大王孰察之.【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毫釐不伐.將用斧柯.」前慮未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併力.則必無強秦之患.故敞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
魏王曰:『謹奉教.』
虞卿說春申君伐燕.以定身封.春申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即魏.魏.齊新惡楚.楚雖欲攻燕.將阿道哉.』對曰:『請令魏王可.』虞卿遂如魏.謂王曰:『夫楚亦強大矣.天下無故.乃且攻燕.』魏王曰:『何也.子云「天下無故」.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對曰:『今謂馬力多則有矣.若曰勝千鈞則不然者.何也.夫千鈞.非馬之任也.今謂楚強大則有矣.若夫越趙.魏而開兵於燕.則豈楚之任哉.非楚之任而楚爲之.是弊楚也.弊楚即強魏.其於王孰便.』魏王曰:『善.』從之.

白話
蘇秦爲趙國組織合縱聯盟,又到了魏國魏國的祖先是畢公高的後人,和周同爲姬姓。周武王伐紂,封高在畢這個地方,便以畢做爲姓氏。畢萬侍奉晉獻公,晉獻公就封畢萬於魏地,任命他作大夫。後來周烈王又賜封魏爲諸侯,於是魏國也成爲諸侯之一,蘇秦勸魏襄王說:『大王的土地,南面有鴻溝、陳、汝南,東面有淮水、潁水、煮棗,西面有長城爲界,北面有河水、卷、衍。土地方圓千里,地方的名聲雖小,然而到處都是房屋田地,只是少有放牧牛馬的地方。人民眾多,車馬不少,日夜往來不斷,極有聲勢,就如同是三軍將土在行動。魏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是天下賢明的君主。如今競有意臣服於秦國,自稱爲東方屬國,爲秦王建築宮室,接受秦王賜給的服飾,春秋兩季給秦國納貢。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愧啊。我聽說越王勾踐,靠著三千名疲弊的士兵做戰,在於遂捉住了夫差,周武王憑著三千名士兵,一百輛戰車,在牧野把紂王殺死。難道是他們的士兵多嗎?實在是因爲他們能振作自己的威力啊!如今我聽說大王的士兵,勇武剛毅的二十餘萬,青布裹頭的二十萬,殊死作戰的二十萬,做雜務的十萬,還有戰車六百輛,戰馬五千匹。這遠遠超過了越王勾踐和周武王的兵力。如今卻聽從了群臣的邪說,競打算以臣子的身份去侍奉秦王。而侍奉秦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就已受到損害了。而那些做人臣的,割讓君主的土地以便對外勾結,竊取一時的功績而不顧及國家的後患,損失國家的土地而滿足個人一時的欲望。他們依仗外面強秦的權勢,在國內脅迫自己的君主,要求割讓土地。希望大王對此能夠明察!【周書】上說:『微弱時不除掉,長大了就難以消滅;弱小時不拔掉,長大了就得用斧子砍。」事前不當機立斷,事後必有大禍,那將怎麼辦?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結親,專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到強秦侵擾。因此我們趙王派我進獻愚計,奉上明定的條約,聽憑大王詔令。』魏王說:『我聽從你的意見。』
虞卿勸春申君攻打燕國,從而確定自己的封地。春申君說:『進攻燕國時所經過的道路,不是齊國就是魏國。魏國和齊國最近與楚國結下怨仇,楚國即使要攻打燕國,又從哪裡通過呢?』虞卿回答說:『還是請魏王同意吧。』
虞卿於是又到魏國去對魏王說:『楚國是很強大的,可說是天下無敵,竟然準備攻打燕國。』魏王說:『怎麼啦?你先說什麼天下無敵,現在又說什麼竟然準備攻打燕國。這是什麼意思啊?』虞卿說:『現在比如說馬的力氣是不小,這是對的,但如果說馬的力氣能馱千鈞卻是不真實的,爲什麼呢?因爲千鈞不是馬所能承受得住的。如今要說楚國強大是對的,如果說楚國可以跨越趙、魏與燕國交兵,難道能夠勝任嗎?楚國不能勝任,卻偏要去做,這將導致楚國衰敗。楚國衰敗了,就等於使魏國強大了。這兩種情況對大王說,哪一種更有利?』魏王說:『好,你說得對。』於是聽從了虞卿的勸說。

蘇秦如齊.齊太公望呂尚者.事周.爲文武師謀伐紂.武王以平商.封尚父於齊營丘也.說齊宣王曰:『齊南有泰山.東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四塞之國也.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蹴鞠者也.臨淄之途車彀擊.人摩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渾汗在雨.家殷人足.志氣高揚.夫以大王之賢.與齊之強.天下莫能當也.今乃西面事秦.竊爲大王羞之.且夫韓魏之所以畏秦者.爲與秦接境壤界也.兵出相當.不出十日而戰勝存亡之機決矣.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勝.則國已危亡隨其後也.是故韓魏之所以重與秦戰.而輕爲之臣也.今秦之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過衛陽晉之道.經乎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是故恫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夫不深料秦之無奈齊何也.而欲西面事之.是群臣之計過也.今無臣秦之名.而有強國之實.故願大王少留意計之.』齊王曰:『善.』
蘇秦說閔王曰:『臣聞用兵而喜先天下者憂.約結而喜主怨者孤.夫後起者.藉也.而遠怨者.時也.故語曰:「騏驥之衰也.努馬先之.孟賁之倦也.女子勝之.」夫駑馬女子之筋骨力勁.非賢於騏驥.孟賁也.何則.
後起之藉也.臣聞戰攻之道.非師者.雖有百萬之軍.北之堂上.雖有闔閭.吳起之將.擒之戶內.千丈之城.拔之樽俎之間.百尺之沖.折之於席上.
故鐘鼓竽瑟之音不絕.地可廣而欲可成.和樂倡優之笑不乏.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夫善爲王業者.在勞天下而自佚.亂天下而自安.諸侯無成謀.則國無宿憂也.何以知其然耶.昔魏王擁土千里.帶甲三十萬.從十二諸侯朝天子.以西謀秦.秦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衛鞅謀於秦王曰:「王何不使臣見魏王.則臣必請北魏矣.」秦王許諾.衛鞅見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於天下矣.所以十二諸侯.非宋.衛則鄒.魯.陳.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棰使也.不足以王天下.不若北取燕.東伐齊.則趙必從矣.西取秦南伐.則韓必從矣.大王有伐齊.楚之心.而從天下之志.則王業見矣.
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後圖齊楚.」魏王善之.故身廣公宮.制丹衣.柱建九旌.從七星之旗.此天子位也.而魏王處之.於是齊.楚怒.諸侯奔齊.齊人伐魏.殺太子.覆其十萬之軍.是時.秦王拱手受河西之外.故衛鞅始與秦王計也.謀約不下席.而魏將已擒於齊矣.沖櫓未施.而西河之外已入於秦矣.此臣之所謂北之堂上.擒將戶內.拔城於樽俎之間.折衝於席上者也.』楚懷王使柱國昭陽將兵伐魏.得八城.又移兵而攻齊.齊閔王患之.
陳軫曰:『王勿憂也.請令罷之.』即往見昭陽於軍.再拜.賀戰勝之功.起而請曰:『敢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爲上柱國.爵爲上執圭.』陳軫曰:『貴於此者.何等也.』曰:『唯有令尹耳.』
軫曰:『令尹貴耳.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爲君譬之.可乎.楚有祠者.賜其同舍人酒一卮.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爲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地.曰:「吾能爲之足.」足未成.一人蛇復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爲之足乎.」遂飲其酒.爲蛇者.終亡其酒.今公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而又移兵攻齊.齊畏公甚.以此名君足矣.冠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身且死.爵且歸.猶爲蛇足者也.』昭陽以爲然.引軍而去.

白話
蘇秦繼續組織合縱聯盟,來到齊國。齊太公呂尚侍奉周國,爲周文王、周武王謀劃出兵伐紂。周武王滅商後,封尚父在齊地營丘。蘇秦勸齊宣王說:『齊國南有泰山,東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這就是所說的四面皆有險阻的國家。都城臨淄非常富有殷實,這裡的百姓沒有不吹竿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賽狗、下棋踢球的。臨淄的道路上,車挨著車,人擠著人,人們把衣襟連起來,就可以成爲帷帳,把袖子舉起來就可以成爲帳幕,揮灑汗水就如同下雨。家家殷實富有,人人意氣高昂。憑著大王的賢明和齊國的強盛,天下無人抵擋。如今卻侍奉西面的秦國,我爲大王感到羞恥!至於韓魏之所以害怕秦國,是因爲他們與秦國接壤。雙方出兵對陣,不到十天,勝負存亡的結局就決定了。韓魏戰勝秦國,那麼自己也要損兵過半,四面的邊境就無法防守;戰不勝秦國,自己就會隨即滅亡。正因爲如此,韓魏不敢與秦作戰,而輕易地向秦國屈服稱臣。現在秦國進攻齊國就不同了,它的後背要受到韓魏兩國的威脅,衛國的陽晉是必經之路,經過亢父的險隘之地時,車馬不能並行,一百人守住險要之地,千人也無法通過。秦國雖然想深入齊境,可總有後顧之憂,害怕韓、魏從後襲擊。所以虛張聲勢,藉以威脅,裝腔作勢,又不敢前進。不去深入考慮秦國對齊國無可奈何這一事實,卻想要向秦國卑躬屈膝,這是群臣謀略的錯誤。如今參加合縱聯盟,可以避免向秦國卑躬屈膝的醜名,而獲得強國的實惠,我再請大王稍加留意,仔細考慮。』齊王說:『好,你說得對。』
蘇秦勸說齊閔王:『我聽說喜歡首先在天下挑動戰爭的人必有後患,不顧招人憎恨而締結盟約的人必然孤立。所以說,後發制人應有所憑藉,躲開憎恨必然得把握時勢。所以諺語說:「良馬衰老時,劣馬能跑到它前面;孟賁疲倦時,女子都能勝過他。」所謂駑馬、女子,他們的筋骨力氣,並不比騏驥、孟賁強,爲什麼卻有這個結果呢?這是因爲憑了後來居上的優勢。我聽說過攻戰之法,決定勝負主要不在軍隊,即使有百萬敵軍,也可以使他們敗在我們帷幄謀劃之中;即使有闔閭、吳起那樣的強敵,通過屋內的謀劃也可以擒住他;千丈高的城池可以在酒宴應酬中奪取;百尺長的戰車也可以在枕席上戰勝它。結果是鐘鼓竿瑟的聲音不斷,土地卻可以得以擴展,願望可以實現。各諸候國每天歌舞昇平,可以在同一天來朝拜。所以善於成就王業的,在於使天下人效勞而自己安逸,使天下大亂而自己得保平安。如果能使各諸侯國的陰謀無法得逞,那麼自己的國家就沒有永久的憂患。怎麼能知道是這樣呢?從前魏王擁有土地千里,三十萬軍隊,聯合十二國諸侯去朝見天子,想西去圖謀秦國。秦王很害怕,覺都睡不安隱,飯也吃不出滋味。商鞅便與秦王計劃說:『大王爲什麼不讓我去見魏王,我一定可以使魏王失算。』
秦王答應了。商鞅見到魏王說:『大王的勢力夠大的了,號令可以通行天下。
可是大王率領的十二國諸侯,不是宋國和衛國,就是鄒、魯、陳、蔡,這些本來都是大王用馬鞭子就可以驅使的人,不配和大王共治天下。大王不如向北聯合燕國,向東討伐齊國,那麼趙國必定臣服;向西聯合秦國,向南討伐楚國,那麼韓國也必定服臣。大王如果有討伐齊楚的想法,就順從了天下人的意志,那麼王業就可以實現了。大王不如先準備天子的服裝,然後再去圖謀齊楚。』魏王很喜歡商鞅的話,因此親自指揮擴建宮殿,裁製紅色龍袍,樹立天子龍旗,軍中都有畫朱雀的旗幟。這是天子的建制,可魏王全用上了。
於是齊楚憤怒了,各諸候也趕來支援齊國,齊國聯合各諸侯國討伐魏國,殺了魏國太子,擊敗魏國十萬大軍。在這時,可以說秦王在舉手間就接管了河西的土地。所以說,商鞅和秦王開始商量的時候,籌劃不須走下枕席,而魏國的將帥就被齊國擒獲了;兵車戰船未曾使用,而西河以外的土地已歸入了秦國了。這就是我所說的在廳堂上打敗敵人,在帷幄中擒住敵將,在酒桌上攻下城池,在枕席上折斷敵人的兵車啊。』
楚懷王派柱國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將軍,是楚國最高軍事長官昭陽領兵討伐魏國,奪取了八座城池,又調動軍隊攻打齊國,齊閔王很憂慮。陳軫說:『大王不必犯愁,請讓我去說服他們罷兵。』就到楚軍中去見昭陽,向他再拜致意,祝賀他打了勝仗。起身後問昭陽:『按照楚國的規定,擊潰敵軍,殺死敵將,能得到什麼樣的官爵?』昭陽說:『官爲上柱國,爵爲上執圭。』陣軫說:『此外還有比這更高的官爵嗎?』昭陽說:『只有令尹了。』
陳軫說:『令尹是最尊貴的官了,楚王該不會設置兩個令尹吧。我替你打個比方,可以嗎?楚國有個舉行祭祀的人,賞給他手下的人一壺酒。這些人商議說:「幾個人喝不夠,一個人喝還有餘,讓我們在地上畫條蛇,誰先畫成,誰就喝這壺酒。」有一個人先畫好了,拿過酒壺準備喝。他左手端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著說:「我還能給蛇添上腳。」腳還沒畫好,另外有個人已經畫完蛇,把酒奪了過去,說「蛇本來沒有腳,你哪能替它畫上腳呢?」說著就把酒喝了。給蛇添上腳的人,終於沒有喝上酒。如今將軍領兵攻打魏國,擊潰魏軍,殺死魏將,奪取了八座城池,現在又調兵想攻打齊國,齊國很怕你。
你因此取得了威名,也就夠了。官爵也不能有所增加了。雖然每戰必勝,但不知適可而止的人,自己將會死於戰事,官爵也要歸於他人,就象畫蛇添足一樣啊!』昭陽認爲這話有道理,便收兵而去。

蘇秦如楚.楚之先.出自帝顓頊.帝嚳.高辛時爲火正.命曰祝融.其後苗裔事周文王.當周成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以子男之田.姓芊氏.甚得江漢間人和.至熊通.使使隨人之周.請尊其號.周不聽.熊通怒.乃自立爲武王.說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王.天下之賢主也.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陘塞.郇陽.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楚之強.大王之賢.天下莫能當也.今乃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西面而朝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其勢不兩立.故爲大王計.莫如從親以孤秦.大王不從親.秦必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則鄢郢動矣.臣聞治之其未亂也.爲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後憂之.則無及也.故願大王早熟計之.大王誠能聽臣.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委社稷.奉宗廟.陳士勵兵.在大王所用之.
故縱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今釋霸王之業.而有事人之名.竊爲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國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仇也.衡人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謂養仇而仇.大逆不忠.無過此者.故從親則諸候割地以事楚.衡合楚割地以事秦.此兩策者相去遠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之詔詔之.』楚王曰:『善.謹奉社稷以從.』
楚襄王既與秦和.慮無秦患.乃與四子專爲淫侈.莊辛諫不聽.辛乃去之趙.後秦果舉鄢郢.襄王乃征辛而謝之.莊辛曰:『臣聞鄙彥曰:「見兔而顧犬.未爲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王.桀.紂以天下亡.令楚國雖小.絕長補短.猶以千里.豈特百里哉.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俯蚊虻而食之.承白露而飲之.自以爲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已乎四仞之上.而下爲螻蟻之食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爲無患.與人無爭.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以其類爲招.晝棲乎茂樹.夕調乎酸咸.黃雀其小者也.蔡靈侯因是以.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爲事.不助夫子發方受命乎靈王.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蔡靈侯事其小者也.君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飯封祿之粟.而載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爲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於黽塞之外.』襄王聞之.身體戰慄.乃執圭而授莊辛與之謀秦.復取淮北之地.楚人有以弱弓微繳加歸雁之上.楚襄王召問之.乃對以秦.燕.趙.衛爲鳥.以激怒王.曰:『夫先王爲秦所欺.而客死於外.怨莫大焉.今以匹夫尚有報萬乘.子胥.白公是也.今以楚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猶足以踴躍於中野.而坐受伏焉.臣竊爲大王弗取.』
襄王遂復爲縱約伐秦.

六國既合縱.蘇秦爲縱約長.北報趙.趙肅侯封蘇秦爲武安君.乃投縱約書於秦.秦不敢窺兵函谷十五餘年.

白話
蘇秦又來到了楚國。楚國的祖先,出自顓頊,到帝嚳、高辛時做火神,名爲祝融。後來,楚國的後裔侍奉周文王。到周武王時,熊繹被封到南方楚之蠻地,賜給他子爵應得的土地,姓芊氏,在江漢間很得民心。到熊通這一代,他派使者到周朝去,請求周朝封他尊號。周天子沒有答應他的要求,熊通大怒,竟自立爲楚武王。勸楚威王說:『楚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你是天下的賢君。楚國西面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陘塞、郇陽,國上方圓五千里,擁兵百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糧食可供十年用,這是建立霸業的資本啊。憑著楚國的強大,加上大王的賢明,就能無敵於天下。如今卻打算向西侍奉秦國,這樣各諸侯國就不再朝拜楚國,而要去章台朝拜秦國了。秦國對諸侯國中最擔憂的就是楚國,楚國強大,秦國就弱小,楚國弱小,秦國就強大,二者勢不兩立。所以替大王考慮,不如實行合縱以孤立秦國。大王如不實行合縱,秦國一定會兵發兩路:一路出武關,一路下黔中。這樣,楚國國都鄢郢就要震動了。我聽說:「未亂之時就要治理,事發之前就要預防。」等禍患發生了再爲之憂慮,就來不及了。因此希望大王對此及早加以考慮。大王如真的能聽從我的勸告,那我就能讓山東各國按一年四季奉獻禮物,遵守大王發布的詔令,把國家與宗廟委託給大王,並訓練軍隊,任憑大王使用。所以說合縱成功,楚國就能稱王;連橫成功,秦國就能稱帝。如今楚國放棄了霸主的大業,卻有了侍奉他人的名聲,我認爲這是大王所不足取的。秦國,是貪婪暴戾如虎狼的國家,有吞併天下的野心。秦國,又是天下的仇敵,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取諸侯之地來侍奉秦國,這就是所謂的奉養仇敵呀。大逆不道的行爲,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了。所以合縱成功,諸候就會割地來侍奉楚國;連橫成功,楚國就要割地來侍奉秦國。這兩種策略之間的距離很遠,對這兩種策略,大王選擇哪一個呢?所以敝國趙王派我向你獻上合縱之計,奉上合縱盟約,以聽憑大王的吩咐。』楚王說:『好,請讓我以國家的名義聽從你的意見。』
楚襄王在與秦國議和後,不再憂慮秦國的禍患,卻和四個寵臣一起一味地貪圖享樂,奢侈浪費。莊辛勸諫他不聽,只好離開楚國去了趙國。不久秦軍果然攻打鄢郢,楚襄王只好徵召莊辛回國並向他謝罪。莊辛說:『我聽俗話說:「看到兔子,再回頭招呼狗,並不算晚;羊兒丟失,再補柵欄,還不算遲。」我聽說從前商湯和周武王憑那百里的地方興旺起來;夏染和商紂擁有整個天下,結果反而滅亡了。如今楚國雖小,截長補短,方圓還有幾千里,可不止百里啊!大王難道不曾見過蜻蜒嗎?它六隻腳,四個翅膀,在空中飛來飛去。啄著蚊子和蒼蠅吃,吸著甜美的露水喝,自以爲不會有什麼災難了,跟誰也沒有競爭了。哪裡知道五尺來高的小孩,正在調膠液抹絲網,把它從兩丈高的地方粘下來,丟在地上給螞蟻吃了。晴蜒還算小的呢,那黃雀也是這樣。它低下頭來啄食穀米,仰著身子在樹叢里棲息,撲起翅膀,隨意飛翔,自以爲沒有災難,跟誰也沒有競爭了。哪裡知道,公子王孫左手挾弓,右手取丸,正瞄著它當靶子打呢。白天還在樹叢里飛,晚上已經給拌上油鹽醬醋了。黃雀還算小的呢,蔡靈侯也是這樣。他南遊高陂,北登巫山,喝茹溪的清水,吃湘江的鮮魚,左抱年輕的妃子,右擁妖艷的侍女,跟他們驅車躍馬,到高蔡去遊樂,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哪裡知道,子發正接受楚靈王的命令,用紅繩捆綁他去見靈王呢?蔡靈侯的事還算小的呢,大王的情況也是這樣。你左邊有州候,右邊有夏侯,浪費倉庫中的糧食,揮霍國庫中的錢財,跟他們放馬奔馳,到洞庭湖去遊樂,而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哪裡知道穰侯正接受秦王的命令,在黽塞之內布滿秦兵,要把大王趕出龜塞之外。』楚襄王聽了這番話,渾身發抖。於是委重任於莊辛,和他一起謀劃對付秦國,隨後就把淮北之地奪了回來。
有個人用劣弓輕輕一拉弓弦,就把南飛的大雁射了下來。楚襄王聽說這件事,就把這個人召來詢問。他就把秦、燕、趙、衛比作鳥來回答,從而激勵楚王,說:『先王楚懷王被秦國欺凌,客死在外國,沒有比這更大的怨仇了!現在有人身爲一介草民尚且敢於向萬乘之君報仇,伍子胥和白公就是這樣的人。憑著楚國方圓五千里的國土,百萬軍隊,仍然能夠在廣闊的戰場上大戰一番,卻坐等著受人壓制,我爲大王所不取啊。』於是楚襄王又與其它國家合縱,訂立盟約,共同討伐秦國。

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組成合縱聯盟,蘇秦被任命爲縱約長,統一指揮六國的行動。把這一情況通報給趙國,趙肅侯封蘇秦爲武安君。然後六國把縱約書投給秦國,從此,秦國十五年不敢派兵出函谷關侵犯山東六國。
按語
蜻蜒,黃雀無憂無慮地飛翔,與世無爭,卻不知有人在算計自己。我們常說『害人之心爲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極有道理的。表面的平安下可能潛伏著絕大的危機。所以,必須清醒地分析形勢,早早設法保護自己。在商品經濟活動中,爲了謀取各自的利益,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爲競爭要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不管是正當的,還是卑鄙的。因此,必須料事於先,防患於未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縱六國』最後終於成功,這是蘇秦的一大策劃。蘇秦當上了『合縱長』一即『聯合國秘書長』,總佩六國相印,總轄六國之民。他『伏軾撙銜,橫歷天下,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於是』天下之大,百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這是何等的權勢、何等的威風。今天的加利、安南也不能達到這種地步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