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霸图十七(一)

反经(长短经)作者:赵蕤发布:华夏士子

2021-8-25 11:49

由友及朋,由朋及党,由党及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滚雪球般越来越多,以自己为中心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大、蔓延,最终如火如荼,发展成不可遏止的局面。有朝一日,时机成熟,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夺取政权便如探囊取物一样了。这就是古代帝王夺取天下的必由之路。

臣闻周有天下.其理三百余年.成康之隆也.刑措四十余年而不用.及其衰也.亦三百余年.太公说文王曰:“虽屈于一人之下.则申于万人之上.唯贤人而后能为之.”于是文王所就而见者六人.求而见者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友之友谓之朋.朋之朋谓之党.党之党谓之群.以此友天下贤人者二.人而归之.故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此之谓也.故五伯更起.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候恣行.强凌弱.众暴寡.吴王问伍胥曰:“伐楚如何.”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之.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即归.彼归即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既疲.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阖闾从之.楚于是乎始病.
越王勾践问于大夫种曰:“伐吴如何.”对曰:“伐吴有七术.其略云尊天事鬼.以空其邪.遗之好美.以荣其志.遗之巧工.使起宫室.以尽其财.遗之谀臣.使之易伐.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坚甲利兵.以承其弊.越王于是饰美女西施.献之吴王.吴王悦之.子胥谏.不受.吴王诛子胥.越又为荣盾.镂以黄金献之吴王.吴王受之.而起姑苏之台.五年乃成.百姓道死.
越又蒸粟种遗吴王.吴王付人种之.不生.吴大饥.齐桓公欲弱楚.乃铸钱市生鹿于楚.楚闻之.喜.废耕而猎鹿.桓公藏粟五倍.楚足钱而乏粟.桓公乃闭关.楚降者十四五.及柯之盟.桓公欲倍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其称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郑桓公欲袭郐.先问郐之豪杰.良臣.辩士.书其名姓.择郐之良田贻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疆场郭门之外而埋之以鸡狐之血.郐君以为内难也.尽杀之.桓公因袭郐.此皆诸候恣行.天子之令不行也.
田常篡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人之始苦也.齐侯与晏子坐于露寝.公叹曰:“美哉.兹室其谁有此乎.”
晏子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人.豆区釜钟之数.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人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人归之矣.诗云:‘虽无德与汝.式歌且舞.’陈氏之施.人歌舞之矣.后世若少堕.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后果篡齐.智伯从韩魏之君伐赵.韩魏阴谋叛.
智果曰:“二王殆将有变.不如杀之.不杀.则遂亲之.”智伯曰:“亲之奈何.”智果曰:“魏宣子之谋臣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万家之县各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以无变.”智伯不从.韩魏果反.杀智伯.
于是强国务功.弱国务守.合纵连横.弛车毂击.介胄生虮虱.人无所告诉.

白话
我听说周朝拥有天下太平元事的时间有三百多年,成康兴盛之际,刑罚搁置四十多年不被使用,及其衰落,也是三百多年。姜太公对周文王说:“仅屈居于一人之下,然而却高居于万人之上,只有贤能之士能做到。”于是周文王礼贤下士亲近并见到的有六人,经过寻找后见到的有十人,一经呼唤即成为朋友的有上千人。由友及朋,由朋及党,由党及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用这种办法来接交天下贤能之人有三分之二。人民也都归顺他。所以说:“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向商纣称臣。”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五霸相继兴起。这些霸主常常辅佐天子,兴利除害,诛除暴虐,禁止邪恶之事,扶正天下,使天子得到万人景仰。五霸死后,圣贤之人没有继续出现,天子于是孤弱起来。号令不被施行,诸侯恣意罔行,以强凌弱,以众欺寡。吴王问伍子胥:“你认为攻打楚国会怎么样?”伍子胥回答说:“楚国执掌大权的人很多,但却不团结,没有一个能在忧患时担当大任的。如果派三支军队骚扰楚军,一军到,楚军必定会全部出动。彼出动,我撤退,彼撤退,我出动,这样楚军一定疲败不堪。多次骚拢楚军,再多方面对它进行误导。等到疲乏之后,再以三军来攻打它。这样必定能大败。”
吴王阖闾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楚军因此开始衰败。越王勾践问大夫文种:“你以为攻打吴国怎么样?”文种回答:“攻打吴国有七种方法,策略是这样的:尊天命,事鬼神,控制邪异之说;赠送贵重的东西,取悦吴王的心,使其妄自尊大;赠送能工巧匠,建造华美浩大的宫室,使吴国财物困乏;赠送阿谀奉承的奸臣,向吴王献媚,使吴王狂妄自大;怂恿进谏的大臣向吴王进言,使吴国内部自相残杀;乘吴国衰弱之时,用精锐的部队攻打。”鉴于此,越王勾践把美女西施进献吴王,吴王很高兴。伍子胥进谏阻止,吴王不听,反而杀了伍子胥。越国又把雕刻着黄金的精美栏杆进献给吴王,吴王开始建筑姑苏台,花了五年时间才建成,老百姓尸横遍野。越国又蒸粟米种送给吴国。吴国发给老百姓播种,结果颗粒不生,于是全国发生大饥荒。齐桓公想要削弱楚国的势力,就铸造大量的钱币从楚国高价收买大量的活鹿。楚人闻说鹿贵,大喜,纷纷弃农猎鹿。齐桓公储藏粮食是平常的五倍。楚国人虽然钱多,却没有粮食,齐桓公封闭关门,楚国降齐国的人有十分之四五。
及至在柯地会盟,齐桓公想要背弃信义,不归还鲁国侵地,管仲劝说桓公,不背曹沫之约,树立齐国的威望。各个诸侯国果然由此归顺齐国,所以说:
知道给予,是获取政权的法宝。郑桓公想要偷袭郐国,先打听郐国豪杰、良臣、善辩之士的姓名,然后挑选郐国的良田赐给他们,继而封以高官显爵,并把这些封赐书写在册籍上,埋在城门外的战场上,用鸡狐之血来祭祀。郐国国君认为国内发生内讧,把这些豪杰,良臣、辩士全都诛戳了。郑桓公于是偷袭郐国。以上这些都是诸侯恣意罔行,天子的号令不被施行的例子。

田常篡夺齐国的大权,范、中行、知、赵、魏、韩把持晋国朝政,后来,范、中行、知三家败亡,赵、魏、韩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的诸候国。从此之后,百姓开始遭难。齐桓公与晏子坐在大堂之上。齐桓公感叹道:“真美呀,象这样的宫室还有谁会拥有呢!”晏子说:“你所说的话,是与陈氏相比吗?
陈氏虽然没有大的功德,却有恩惠于别人,官爵奉禄这些东西,他从你这儿索取的少,施与别人的却很多。你厚征暴敛,陈氏优厚施与,所以人民都归顺他。《诗经》说:‘虽无德与汝,式歌且舞。’陈氏施恩的行为,必定得到人民的赞扬。你的后代如果稍微一怠惰衰落,陈氏那时还健在,那么齐国将成为陈氏的了。”后来陈氏果然篡夺齐国大权。智伯令韩、魏的君主跟随自己攻打赵国,韩魏两国阴谋造反。智果对智伯说:“韩、魏二王大概要反叛,不如杀掉他们,不然就亲近他们。”智伯说:“亲近他们该怎么办?”
智果说:“魏宣子的谋臣赵葭,韩康子的谋臣段规,都是能劝说其君主改变计策的人,你与这两个人约定一同攻打赵国,然后再分封这两个人万户之县各一。如果这样,韩魏二王就不会背叛。”智伯不听智果的计策。后来韩魏两家果然造反,杀了智伯。
当此之际,强国致力攻打弱国,弱国忙于严守。
合纵连衡,战火四起,士兵的铠甲头盔长满了虱子,百姓的冤苦无处诉说。
按语
身为一方霸主,欲称霸天下,节制诸候,除了要靠军事实力以外,更要修行仁德,讲求信义。齐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议,不背曹沫之约就是很好的例子。
齐桓公归国即位后,想要成就霸业,于是任用管仲、鲍叔、隰朋等贤人治理国家加强军事实力。齐国逐渐强大,开始吞并邻国。齐桓公五年,桓公派兵攻打鲁国。鲁国此时正是庄公在位。庄公派自己的大将曹沫与齐国交战,结果连连失利。庄公害怕了,请求割地求和,桓公同意了,于是双方会盟柯地。齐桓公与鲁庄公坐在盟坛上谈判,曹沫突然拿着匕首劫持齐桓公。齐桓公的左右一时都愣住了不敢轻举妄动,同曹沫:“你想要干什么!”曹沫回答:“齐国强大,鲁国弱小,你们以大欺小强占我们鲁国土地,太过分了!”
齐桓公君臣见状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侵地。曹沫于是放下匕首,走下盟坛,归到臣子的位置上,神色不变。齐桓公大怒,想要毁约,管仲劝他说:“如果因为贪图小利而失信于天下诸候,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孤助无援,不如归还侵地,以此来取信天下诸侯,树立我们齐国的信誉。”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劝告,把战胜得到的土地都归还鲁国。齐国因此威望大增,各诸候国也都想归附齐国。
齐桓公因为遵守信誉,肯于放弃小利,顾全大体,得到各诸候的信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所以说不论是国家、公司还是个人,要想成就事业,除了靠实力之外,还要讲求信誉,以信取人,不要顾小利忘大局。

及至秦蚕食天下.并吞战国.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法严政峻.谄谀者众.使蒙恬将兵北攻胡.尉佗将卒以戍粤.宿兵无用之地.人不聊生.
始皇崩.天下大叛.陈胜.吴广举于陈陈涉.吴广戍渔阳.屯大泽.会天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二人乃谋曰:“今已失期当斩.今举大计亦死.死为国可乎.”乃先说鬼神威众.因斩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耳.壮士不死.则亡已.死则举大名.侯王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遂分将徇地.自立为陈王.武臣张耳举于赵.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蒯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范阳百姓.蒯通也.窃悯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手.甚众.然而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也.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然而慈父.孝子将争接刃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名.此通之所以吊也.”曰:“何以贺得子而生也.”
通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通.问其死生.通见武信君而说之曰:
‘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取天下城.臣窃以为殆矣.用臣之计.无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可定矣.’彼将曰:‘何谓也.’臣因说曰:‘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好富者.故欲以其城先下君.先下君而不利.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
必将婴城固守.皆若金城汤池.不可攻矣.为君计者.莫如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鹜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矣.必相率而降.犹如坂上走丸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徐公再拜.具车马遣通.通遂以此说武臣.武臣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赵闻之.降者三十余城.如蒯通策也.
项粱举吴.梁令项羽杀假守通.便举兵起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通谷.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白话
等到秦国蚕食天下,并吞六国,天下政权统归秦国,各诸侯的城池都遭到破坏。秦法律严酷,政治残暴,阿谀谄媚的朝臣多。秦派大将蒙恬北攻匈奴,派大将尉佗戍卫南海,驻兵荒凉毫无用处之地,民不聊生。秦始皇驾崩后,天下大乱,叛军蜂起,陈胜吴广在陈地起义,陈涉、吴广去渔阳服徭役,路经大泽时,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超过预定期限。按秦朝法律,超期要被斩首。陈、吴二人商议:“现在已经过期,按法律当斩。现在起义是死,可是为了夺取国家政权而死不是更值得吗?”于是二人先用鬼神之事让众人由衷信服,然后杀了押送他们的官吏。二人招呼一同戍边的属众说:“大家在这里遇大雨,已经超期,按法律当被斩首,假使不必斩首,那么戍边而死的人也有十分之六七,在这种情况下,壮士不死便罢,死也应当成就大名,死得豪壮。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吗?”属众都赞同道:“愿意听从你的命令。”于是二人分派将领,攻占土地。陈胜自立为陈王。武臣张耳在赵地起义,武臣刚刚平定赵地,自封为武信君。蒯通游说范阳县令徐公:“我蒯通是范阳一个普通百姓,因私下怜悯你快要死了,所以来吊唁。
虽然如此还是祝贺你遇到我而得以起死回生。”徐公再次拜谢问道:“你凭什么吊唁呢?蒯通回答:“你在范阳做县令已经十年了,杀害别人的老父,使别人的幼子成为孤儿,砍断别人的手脚,伤天害理之事干得太多了。但是慈父孝子之所以不敢杀掉你,是畏惧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治法律不被施行,慈父孝子必定乘此机会争先恐后要来杀掉你,来平复他们心中的怨气,成就他们的美名。这就是我来吊唁你的原因。”徐公又问:“凭什么祝贺我得到你又可以起死回生呢?”蒯通回答道:“赵武信君不知道我蒯通无才,所以派人来拜访我,询问将来成败之事,我将去拜见并游说他:
‘通过战争来夺取土地,获得天下的城池。以愚见,这是很危险的事。如果你使用我的计策,可以不必通过战争就能夺取土地,攻下城池。只要传递檄文,千里之地就可以安定了。’赵武信君一定会问:‘这是什么意思?’我就说:‘你前来攻打范阳,范阳令当然要整顿军队,守卫城池,准备作战。
而城中贪生怕死、贪图富贵的人,必定想让范阳先投降你,先投降却没得到好处,边地的其它城池就会相互转告:范阳令先投降而被杀,我们一定要绕城固守,使城池固若金汤,不能被攻破。现在你的权宜之计,不如用高大的宫室、华贵的马车结交范阳令,让他奔走燕赵周围,那样边地的其它地区就会相互转告:范阳令先投降而身着富贵。他们必定会如坡地上滚动的泥丸相继投降你。’这就是我所说的传递檄文,千里之地可成安定的计策。”徐公再次感谢。于是准备车辆马匹派遣蒯通游说武信君。蒯通就以前事来劝说赵武信君。赵武信君用车二百乘、马匹二百、侯爵的印绶拜迎徐公。燕赵之地的其它城池听说后,归降的有三十多个城池。一切都如蒯通的计策那样。

项梁在吴地举兵,项梁命令项羽杀掉代理郡守殷通,便从吴地举兵起义田儋在齐地举兵,景驹在郢地举兵,周市在魏地举兵,韩广在燕地举兵,普天之下,豪杰并起,最终灭掉了秦朝。
按语
用鬼神之事威众,是历来封建统治者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谶纬之说其实是一种虚妄之谈,但是统治者常利用它来麻痹人民,以此来作为上天、鬼神对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种承诺。陈胜、吴广也正是凭此首先起义的。
陈胜、吴广因为成边遇雨失期,将要被斩首,于是准备起义,但害怕不成功,又苦于没有好的借口,于是请算卦人卜卦,算卦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就顺意说道:“你们要做的事肯定会成功。”同时又教给陈胜、吴广威服众人的方法:把“陈胜王”三个字书写在丹帛上,放在鱼腹中。士兵买鱼准备做饭,发现了鱼腹中的丹帛,感到非常奇怪。陈胜又暗地让吴广到附近的宗祠里,趁士兵在篝火旁取暖,学着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士兵听到后也都非常惊愕。陈胜、吴广趁机扇动士兵杀了押送他们的官吏,举兵起义。
一同戍边的人因此也都真心跟随陈胜、吴广。
不仅陈胜如此,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合法,也都靠鬼神来愚弄人民,本卷后面提到王莽利用铜匮符命建立新朝是又一个利用鬼神谶纬的例子,这里不再细说。
图谶鬼神是一种虚妄之谈,不少统治者利用它站稳了脚跟,得到了人民的许可,从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启示:一个公司,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扩大市场,必须让广大消费者认识你,买你的帐。除了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以外,还需要宣传,让消费者从心目中认可你,喜欢你,当然这种宣传必须建立在属实的基础上,不能是自吹自擂虚妄之说。

汉高祖名邦.字季.姓刘氏.沛国丰邑人.为泗上之亭长.秦二世元年.陈胜等起.胜自立为楚王.张耳陈余谏曰:“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害.今始至陈.而自立为王.是示天下之私也.不如立六国后.自为树党.进师而西.则野无交兵.城无守墙.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天下可图也.”
胜不听.
沛人杀其令.立高祖为沛公.时.项梁止薛.沛公往从之.共立义帝.范增说项梁曰:“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
故语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锋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代代楚将.为将复立楚后也.”梁因求怀王孙心立之.
约曰:先入咸阳者王之.

白话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国丰邑人,早年担任泗水亭长之职,秦二世元年陈胜等人起义,陈胜自立为楚王。张耳、陈余进谏道:“将军你冒着生命危险,为天下百姓除害,现在刚刚到陈地,就自立为王,这是告诉人们天下是你私有的财产,对你是很不利的。不如立六国的后代为王,让他们自树党羽,你向西进军,不必交兵就会畅通无阻。诛戮残暴之秦,据守咸阳,传令诸侯,天下可以掌握在你的手中了。”陈胜不听从这一建议。沛地人杀掉他们的县令,立刘邦为沛公。此时,项梁驻军薛地,刘邦去跟随他,共立楚怀王孙子为义帝,范增劝说项梁:“秦朝消灭六国,楚国最没有罪过,不应当灭,自从楚王作为人质入秦国,没返回楚国,天下百姓都怜悯他。所以说‘楚国哪怕只剩三户了,那么灭掉秦朝的,必定是楚国’。现在,陈胜首先起事,不立楚国后代,其势焰肯定不会长久。你从江东举事,楚地之人蜂起归附你,是因为你家世代为楚将,即将立楚国的后代为王。”项梁于是寻找楚怀王的孙子心,立为怀王。约定:先攻打进咸阳的,就做关中王。

秦将章邯.大败项梁于定陶.梁死.章邯以为楚不足忧.乃北伐赵.楚使项羽等救赵.遣沛公别将西入关.沛公遂攻宛.降之.沛公攻宛.南阳太守吕𬺈保城不下.沛公欲遂西.张良曰:“强秦在前.宛兵在后.此危道也.”
乃围宛.宛急.𬺈欲自杀.有舍人陈恢.逾城见沛公曰:“宛吏人惧降必死.固坚守.足下尽日攻之.死殒者必众.引兵而去.宛必随之.足下前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不如约降.封其守.引其甲卒而西.诸城未下者.必开门而待足下.”沛公曰:“善.”封吕𬺈为殷侯.
攻武关.大破秦军.赵高杀二世.立子婴.遣兵拒关.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愿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士卒不从.士卒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而击之.乃击秦军.破叛.入咸阳.与秦人约法三章.秦人献牛.酒.沛公让.不受.于是人知德矣.遣兵拒关.欲王关中.是时项羽破秦军于河北.率诸侯兵四十万至鸿门.欲击沛公.沛公因项伯自解于羽.

白话
秦将章邯在定陶大败项梁的军队。项梁死,章邯认为楚军不值得忧虑,于是北攻赵地。楚王派项羽等率军解赵地之围,派沛公为别将向西入关。沛公于是攻打宛城。宛城投降。沛公攻打宛城,南阳太守吕𬺈坚守城池,一时攻打不下。沛公想舍弃宛城继续向西进兵。张良进谏:“前有强大秦兵,后有宛兵追击,此时向西,必要处于危险的境地。”于是沛公围定宛城。宛城告急,吕太守想要自杀,吕有个舍人陈恢,跳出城来见沛公:“宛城官吏怕投降后仍是死,于是坚守城池。你如果整天攻打它,死伤的人必定很多。如果你率军撤退,宛兵必定从后追赶你的军队。这样你一方面失掉先人咸阳为王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有强大的宛军为后患,不如招宛投降,封宛城的将领,然后带宛兵向西入关,其余各城未被攻下的,必定开门迎接你。”沛公说:“好!”封吕𬺈为殷侯。攻打武关,大败秦军赵高杀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皇帝,派兵拒守武关。张良对沛公说:“秦军现在还很强大,不可轻敌。希望多用旗帜插在各山上,来迷惑秦军。再派郦食其带贵重的礼物贿赂秦将领。”秦朝将领果然想连和沛公一同向西人咸阳。沛公想要答应这一建议。
张良进谏:“这只是将帅想要背叛秦朝,恐怕士卒不会随从。士兵不跟从,必定会出现危险,不如乘着现在懈怠攻打它。”于是沛公派军攻打秦军,大胜秦军。
沛公攻入咸阳,与秦人约法三章。秦人送牛肉、美酒给沛公,沛公不要。秦人知道沛公是有德行的人。沛公派兵拒守武关,想要称王关中。
此时,项羽在黄河北大败秦军,率各诸侯士兵四十万到达鸿门,想要攻打沛公。沛公由于项伯相救,得以逃脱。

羽遂杀子婴而东都彭城.立沛公为汉王.王巴.汉.汉王不肯就国.欲攻楚.萧何曰:“王虽王汉.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诗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屈于一人之下.而申于万人之上.汤武是也.愿大王王汉中.抚其士人.以致贤人.收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于是用韩信策.乃东伐.还定三秦.汉王之国也.韩信亡楚.从入蜀.无所知名.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荐为大将军.信拜礼毕.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者.岂非项王耶.”曰:“然.”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比.”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虽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也.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有功当封爵者.印剜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计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而王此三人.秦人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夫职入汉中.秦人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遂听信计.初.汉王之国也.张良送至褒中.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汉王乃使张良还.因烧之.楚以此无忧汉王之心也.

田荣怨项王之不己立.杀田市.自立为齐王.羽北击灭齐.项羽以吴令郑昌为韩王拒汉.张良遗项羽书曰:“汉王失职之蜀.欲得王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反.”又以齐反书遗羽曰:“齐欲灭楚.”羽以故不西行.而北击齐.
而使九江王杀义帝于郴.汉王为之缟素发丧.临三日.以告诸侯.董公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失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王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诸侯.为之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

白话
项羽于是杀掉子婴,向东定都彭城。封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之地。刘邦不肯去巴蜀上任,想要攻打楚国。萧何说:“大王虽然称王巴、汉,汉地的险恶不是比死还强吗?况且《诗经》上说‘天汉’,这个称呼也很美。能够屈居于一人之下,而高居于万人之上,是汤武这样的圣人。希望大王能就任汉中,安抚汉中百姓,收罗贤能之人,取得巴蜀的土地,再安定三秦。这样天下的大权就可以谋取了。”于是汉王用韩信的计策,向东进攻,再次安定三秦之地。汉王到巴蜀就任,韩信从楚王那儿逃出来,跟从汉王入蜀,没有什么名气。屡次与萧何接触后,萧何认为韩信是个人才,推荐给汉王刘邦,拜为大将。韩信拜谢后,汉王问道:“萧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美言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来教我成就霸业呢?”韩信拜谢,问汉王刘邦:“现在和你争夺天下大权的,难道不是项羽吗?”刘邦点头说是。韩信说:“大王你自觉勇敢、骠悍、仁义、强大与项羽比怎么样?”刘邦默然不语,许久说道:“不如项羽。”韩信又施礼祝贺道:“即使是我韩信也认为大王在这些方面不如项羽。然而我曾经在项羽手下谋事,请允许我说说项羽的为人。项羽武艺高强,叱咤风云,有万夫不挡之勇,然而却不善于任用手下的贤能将士。所以这种勇敢也只不过是匹夫的勇敢罢了。项羽遇见百姓,恭敬又慈爱,说话语气和悦,士兵生病,项羽哀痛哭泣,分自己的饮食给病人,到用人打仗应当封赏的时候,却把持已经磨损的印绶,不忍封赏。这是妇人的仁义作法。项羽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不定都关中却定都彭城,背弃先前与义帝定立的和约,任用亲信的人为王,诸侯对此十分不满。诸侯见项羽放逐义帝到江南,也都放逐各自君主,而自己在富饶之地称王。项羽军队所过之处,到处残害生灵,天下怨声载道,百姓不归顺,只不过是迫于暴力,勉强顺从罢了。项羽名虽为霸主,其实已经失去民心。所以说,他的强大容易衰落。现在大王假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的人,什么人不可以诛杀!用天下的城池分封有功之人,有谁会不服!用想要东归的士兵攻打东方的敌人,敌人怎么会不失败!况且三秦之地的诸侯,都是秦朝旧将,率领秦朝士卒已经许多年了,战死的人已不计其数。他们又诳骗部下投降诸侯,到新安,项羽欺诈活埋秦兵二十多万,唯独邯、欣、翳三人得以逃脱,秦地的百姓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现在楚国强用高压手段封这三个人为王,三秦的百姓没有拥戴他们的。大王你一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秦朝严苛的法律,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三秦的人没有不想让大王你称王三秦之地的。按照以前与诸侯订立的和约,大王你应当称王关中,这些关中百姓是都知道的。大王你失去关中王的职位进汉中,秦地人没有不报怨项羽的。现在大王你举兵向东,三秦之地可通过传递檄文而平定了。”听了这番话后,刘邦很高兴,于是听从韩信的计策。当初,汉王到巴蜀之地上任,张良送到褒中,劝说汉王道:“大王为什么不烧掉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的人表示你没有归还关中之心,来让项羽放心?”汉王于是派张良回去,烧掉所有经过的栈道。楚王项羽因此不再担心汉王有归关中之心了。田荣报怨项羽不立自己为王,于是杀掉田市,自立为齐王,项羽率军北灭齐。项羽拜吴地县令郑昌为韩王攻打汉王,张良送信给项羽说:“汉王失掉关中王的位子,到蜀就任,想称王关中,按照约定立即停止,不敢谋反”又把齐王谋反的信拿给项羽看,说“齐想灭掉楚国”项羽因此不向西攻打刘邦却向北攻打齐王田荣。项羽派遣九江王在郴地杀死了义帝。汉王刘邦为义帝披麻戴孝,大办丧事,哀痛哭吊三天后,把此事遍告天下诸侯。董公对汉王刘邦说:“我听说顺应民德的人必定昌隆,失掉民德的人必定灭亡。出兵没有原因,事情就不会成功。所以说让天下明白对方是寇贼,对方才有可能归服。项羽行惨无人道之事,放逐杀害义帝,是天下的贼寇。行仁义不靠勇猛,讲义气不靠武力,三军士卒才能心悦诚服。把这件事遍告诸侯,再进行东伐,那样四海之内没有不敬仰你的德行,这才是夏禹、商汤、周文、武三王的义举。”汉王点头称善。
按语
项羽在新安计坑秦兵二十万,只放了章邯、长史欣、都尉翳三人。这是项羽称霸过程中失去民心的一个重要事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兵败垓下的必然结局及其缘由。为什么这样说呢?
章邯是秦大将,与项羽会战多次,没有取胜。秦二世对章邯不满意,下诏指责。章邯害怕了,派长史欣去观察动向。长史欣到咸阳,赵高躲避不见,有怀疑章邯之心。长史欣害怕逃跑,赵高派人追杀。长吏欣回到章邯军中把前事向章邯做了汇报,并劝章邯投降项羽。项羽此时军中少粮,不能继续作战,于是同意了章邯的投诚,立为雍王,长史欣为上将军。在新安,项羽手下的诸候、官吏甚至士卒都对投降的秦兵傲慢无礼,动辄污辱谩骂。降兵都私怀怨愤地说:“章邯欺骗我们投降项羽,如果我们能攻入函谷关打败秦回家因为章邯手下的士兵多是三秦之地人就太好了;如果不能,项羽率兵东进,那么我们的家属就要被秦全都杀了。”项羽听说了降兵的怨言,不是顾全大局,做长远打算,采用计策收买人心,而是活埋了二十多万秦兵,只有章邯、长史欣、都尉翳被排除在外,因此三秦的百姓非常痛恨这三个人,当然更恨项羽。后来,项羽与刘邦约定先入咸阳的称王,刘邦先入咸阳,但迫于项羽的势力,被迫就国巴蜀,项羽因此又失去了天下百姓的心,最后兵败垓下是不能避免的。
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项羽的确主人敬佩,但作为一个霸主,他的所为却不能不让人有微词,成就事业,建立国家,首先必须取悦民心“顺德者昌,失德者亡。”对国家事说尤其如此。作为一个公司企业来说,上司只有取信于下属,得到下属的尊敬、爱戴、上下方能团结一心,共创事业。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