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關鍵詞之公平正義_馬儒融合論之17

馬儒融合論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1-5-3 18:07

本節探討:馬儒融合論〔17〕關鍵詞之公平正義。闡釋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在社會歷史觀上融合的第四個關鍵詞: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作爲調節和規範人類社會生活、利益關係的核心原則,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共同的、不懈的嚮往和追求。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視公平正義,認爲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的崇高境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首要價值之所在。

公平正義的理念,在中華文化中源遠流長。據傳在遠古時代,堯把天下禪讓給舜時告誡他說:『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所謂『允執其中』,就是要真誠地堅持不偏不倚的中正原則。他還警告舜及其後代:『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假如天下百姓都陷於困苦和貧窮,上天賜給你的祿位也就會永遠終止。舜把天子之位禪讓給禹時,也曾這樣告誡他。【論語·堯曰】

『中』這個詞,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出現,【說文解字】把它解釋成『上下通』和『旌旗杆』兩個含義。『上下通』即天人相通之意,爲天人合一哲學提供了依據。『旌旗杆』即族群的旗幟,居中而示正,引申爲一切事物的度、中心、平衡點,爲中庸之道提供了依據。

孔子倡導的中庸之道,有三方面含義。第一,從哲學的範疇來講,指的是『度』。凡事過猶不及,要把握好這個度。第二,從倫理的範疇來講,指的是人的品德。把度的概念運用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中,能夠把握好分寸,遵循禮的規範,言語行動都依禮而行,就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第三,從政治的範疇來講,指的就是公平。允執其中,就是指爲政者要堅信不疑地把握住公平的原則。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孔子把『允執其中』具體化爲『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禮記·中庸】。首先要『執其兩端』,就是要全面地看事物,既要看到過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及的一面,這樣才能把握全局,做到不偏不倚。然後要『用其中於民』,就是要在全面分析事物利弊得失的情況下,加以綜合,運用中道,堅守住公平公正的原則,這樣才能處理好民眾的事情。孔子認爲,遵守禮制與奉行中庸之道具有內在的一致性。一方面,『禮』的功能和作用是調適和穩定社會倫理秩序,從而實現『中和』的目的。另一方面,『禮』作爲一種制度安排,也必須體現『中』的要求,也就是公平公正的理念。

魯國權臣季康子準備攻打附屬國顓臾,孔子反對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問題,主張運用仁義、禮樂的方式去解決。爲此,他嚴厲批評當時擔任季氏家臣的冉有、子路說:『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孔子認爲,一個國或者一個家,不必怕財富不多,只怕分配不均;不必怕所屬的民眾太少,只怕沒有安定的環境。若是財富分配公平了,民眾就不會感到貧窮;境內和諧和睦,民眾就不會少;社會安定有序,就不會被傾覆。果能如此,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以仁義禮樂的教化來吸引他們。他們既然來了,就要好好地安撫他們,讓他們生活得安心。

孟子發揮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有『恆產』才有『恆心』的觀點,強調統治者要想取得持久穩定的民心,就要有固定的產業來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他強調說,『制民之產』,使『黎民不飢不寒』,老百姓『養生喪死無憾』,是實現『王道』政治的物質基礎【孟子·梁惠王上】

孫中山對中國古代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十分嚮往,他以『天下爲公』作爲旗幟,在繼承先秦儒家主張用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治理國家、黃宗羲主張立公法以抑制君權等思想的基礎上,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來的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這個民主共和制國家。但其果實很快就被開歷史倒車的軍閥袁世凱竊取。

中國共產黨人總結、繼承並發展了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找到了實現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的正確道路,這就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就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證明,一個社會的動盪不安,歸根到底是由分配不公、貧富差距過大引發的。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語』、『不平則鳴』。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既要反對平均主義,更須防止兩極分化,公平、公正、正義的原則,是最重要的價值理念。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良好秩序,著力促進人人平等地獲得發展機會,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爲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爲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十九大報告深刻論述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報告闡釋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體內容,強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從而,把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一個長期的、具體的歷史過程,它的實現方式和實現程度是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具體的制度安排制約的,我們必須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爲逐步實現社會公平創造條件。公平不等於平均,我們強調注重公平,決不是要再回到平均主義的老路上去,而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係。要加強制度和法制建設,學會運用權利義務機制調整各種社會關係、利益關係;善於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內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要緊緊抓住提高人的素質這個根本,抓住發揮領導幹部表率作用這個關鍵,更好地發揮思想文化、道德規範和法律法規對人的行爲和人際關係的調節和整合功能,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只有這樣,人人嚮往的社會公平正義才得以實現。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