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十八講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中庸賞析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6 12:14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通『大』孝矣乎!』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春秋:本指季節,此指祭祀祖先的時節,修其祖廟,陳其宗器宗器:宗廟祭器,設設:擺設、陳列其裳衣,薦薦:進獻其時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昭穆:宗廟中神主排列的次序,以始祖的牌位居中,左方依次是二世、四世、六世等,稱爲昭;右方依次是三世、五世、七世等,稱爲穆也。序爵爵:指官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事:指職事,所以辨賢也。旅酬旅酬:眾人舉杯勸酒。旅,眾。酬,以酒相勸下爲上,所以逮賤逮賤:祖先的恩惠下達到卑賤者也。燕毛燕毛:泛指宴飲時年長者居上位的禮節所以序齒也。』
『踐踐:指站在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禮郊社之禮:祭祀天地的禮儀,所以事上帝上帝:指上天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禘嘗:分別指禘祭和嘗祭。禘祭,依照西周禮制,是只有天子才能享有的祭祀上天和祖宗的隆重禮儀。嘗祭,指秋祭,也是天子、諸侯祭祖的大典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孔子說:『武王、周公,是真正做到大孝的人了吧!
『這樣的孝者,是善於繼承先人遺志,善於發展先人未竟事業的人。
『每逢春秋舉行祭祀之時,修整祖廟,陳列宗廟祭器,擺設爲先人準備的衣裳,供奉時令食品。
『宗廟的禮儀,是用以序列祖先的輩分順序的;按爵位排序,是用以辨別身份貴賤的;按職事排序,是用以辨別賢與不賢的;祭禮後眾人輪流舉杯,晚輩向長輩敬酒,是用以顯示先祖的恩惠下達到地位低賤者身上的;祭畢宴飲時,讓年長者坐上位,是用以區分長幼次序的。
『站在與自己身份相應的位置上,舉行先王留下的祭禮,演奏先王時代的音樂,敬重先王所尊敬的人,愛護先王所愛的子孫臣民,侍奉死者如同事奉生者一樣,侍奉亡者如同事奉現存者一樣,這就是孝道的極致了。
『冬至在南郊舉行的祭天禮儀和夏至在北郊舉行的祭地禮儀,是用來侍奉天地的。在宗廟舉行的禮儀,是用來祭祀祖先的。明白了祭天祭地的禮節和四時舉行禘嘗等諸多祭祀的意義,那麼治理國家就如同看清自己的手掌一樣容易了。』
【中庸】第十九章,是接著上章來說武王、周公之孝的,指出人生最大的孝是能夠繼承先人遺志,把先人的事業發展下去。全文分爲六段:
第一段,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這裡的『達』,與大小的『大』字同義,『達孝』,就是指最大的孝。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武王、周公,是真正做到大孝的人了吧!』
第二段,指出什麼才是人生最大的孝。『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意思是說:『這樣的孝者,是善於繼承先人遺志,善於發展先人未竟事業的人。』這一段,是本章的中心思想。以下三、四兩段,是對周公所制祭祀之禮的具體記述,其中貫穿著『達孝』的意涵。
第三段,『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這裡的『春秋』二字,本意指季節,此處特指祭祀祖先的時節。『宗器』,指宗廟的祭器。『設』,指擺設、陳列。『薦』,指進獻。意思是說:『每逢春、秋兩季舉行祭祀之時,修整祖廟,陳列宗廟祭器,擺設爲先人準備的衣裳,供奉時令食品。』
第四段,『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爲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所謂『昭穆』,是指宗廟中神主排列的次序,以始祖的牌位居中,左方依次是二世、四世、六世等,稱爲昭;右方依次是三世、五世、七世等,稱爲穆。『序爵』的『爵』字,指官爵。『序事』的『事』字,指職事。『旅酬』的『旅』字,指眾人。『酬』字,指以酒相勸。『旅酬』,就是眾人舉杯勸酒。『逮賤』的『逮』字,指到達。『逮賤』就是把祖先的恩惠下達到卑賤者中去。『燕毛』,泛指宴飲時年長者居上位的禮節。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宗廟的禮儀,是用以序列祖先的輩分順序的;按爵位排序,是用以辨別身份貴賤的;按職事排序,是用以辨別賢與不賢的;祭禮後眾人輪流舉杯,晚輩向長輩敬酒,是用以顯示先祖的恩惠下達到地位低賤者身上的;祭畢宴飲時,讓年長者坐上位,是用以區分長幼次序的。』
第五段,小結三、四兩段,縱論繼志述事之意。『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這裡的『踐』字,指站在某個位置。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站在與自己身份相應的位置上,舉行先王留下的祭禮,演奏先王時代的音樂,敬重先王所尊敬的人,愛護先王所愛的子孫臣民,侍奉死者如同事奉生者一樣,侍奉亡者如同事奉現存者一樣,這就是孝道的極致了。』
第六段,綜合起來,說明郊社之禮和宗廟之禮對於治理國家的意義。『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這裡的『郊社之禮』,分別指郊禮和社禮。郊禮,是冬至在南郊舉行的祭天禮儀;社禮,是夏至在北郊舉行的祭地禮儀。所謂『上帝』,是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的名稱,專指『天』或『上天』。後來,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人們把猶太教、基督教信仰的創造宇宙的神,翻譯爲『上帝』,這是另一個含義,不可混淆。『禘嘗』,分別指禘祭和嘗祭。禘祭,是只有天子才能享有的祭祀上天和祖宗的隆重禮儀。嘗祭,指秋祭,也是天子、諸侯祭祖的大典。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冬至在南郊舉行的祭天禮儀和夏至在北郊舉行的祭地禮儀,是用來侍奉天地的。在宗廟舉行的禮儀,是用來祭祀祖先的。明白了祭天祭地的禮節和四時舉行禘嘗等諸多祭祀的意義,那麼治理國家就如同看清自己的手掌一樣容易了。』
本章通過對西周初年周公所制定的祭祀禮儀的具體記述,指明『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才可以稱之爲『達孝』。【論語·學而】記載,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子張】記載,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這些觀點與本章一樣,都是講盡孝要落實到繼承先輩遺志上。可見,『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論語·學而】,以孝治天下,是孔子爲政思想的重要內容。
關於『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一句,在【論語·八佾】中也有大同小異的記載: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意思是說:有人問關於禘祭的規定。孔子說:『我不知道。知道這一規定的人對於治理天下,就好像看清這裡一樣容易罷!』一面說著,一面指著自己的手掌。
孔子爲什麼以『如示諸掌乎』來比喻禘祭的意義呢?中華民族以『敬天法祖』爲信仰,其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天子舉行的祭天祭祖的禘禮。孔子主張禮治,自然深知禘祭對於治理天下的重要意義。當有人問到『禘之說』時,孔子先說『不知道』,是因爲禘禮是只有天子才能舉行的隆重大禮,周成王時,因爲周公旦攝政有大功,特許他舉行禘祭。後來,魯國歷代國君都沿用此一慣例,孔子認爲是僭越禮制的行爲,但他不便指明。緊接著用看清自己的手掌作比喻,指明了禘禮對於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成語『了如指掌』就出典於此,形容對情況的了解就像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