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六講 聰明反被聰明誤

中庸賞析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6 12:02

子曰:『人皆曰:「予知知:聰明。」驅而納諸罟罟:音gǔ,捕獸的網擭:音huò,裝有機關的捕獸的木籠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辟:音bi,同『避』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期月:一整月。期,音jī,指一周年,一整月守也。』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在上一章中,孔子說『舜其大知也與』,稱讚舜具有大智慧。本章則從另一個角度指出,那些總以爲自己聰明的人,其實並非真有智慧,而只是玩弄小聰明而已。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予知』的『知』,讀四聲,是聰明的意思。『罟』,是古人捕魚、捕獸的網。『擭』,是裝有機關的捕獸的木籠。孔子在這裡用『罟擭』比喻羅網。『辟』,與躲避的『避』字同音同義。『期』,指一周年,或一整月。『期月』就是一整月。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孔子在這裡講的,是兩類人:一類是知禍而不知避的人。他們自以爲聰明,往往好走極端,劍走偏鋒,不知適可而止,因而不合中庸之道。這類人,『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他們已經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之中了,卻執迷不悟,不知道躲避。另一類是能擇而不能守的人。他們知道選擇中庸之道是對的,但是,由於修養不夠,不能以中正平和的心態處理問題,要麼思慮過多,當進而不進;要麼慾壑難填,當退而不退,因而難以把握『執兩用中』的道理,做事情不是『過』,便是『不及』,達不到恰到好處的要求。這類人,『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雖然也選擇了中庸之道,卻不能堅守。
以上兩類人的共同特點,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自以爲是,自作聰明的人生態度,遮蔽了他們的心靈,阻礙了他們的學習和進步,使他們不明大理,缺乏大智慧,不可能像舜那樣,善於聽取眾人的意見,又善於辨別其中的善惡,隱惡揚善,執兩用中。我們每個人都應當以這兩類人爲鏡子,照一照自己,認真反思,時時警醒,引以爲戒。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