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講 執兩用中

中庸賞析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6 12:02

子日:『舜其大知知:同『智』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邇言,淺近的話。邇,近,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斯,這。『舜』字的本義是仁義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嘆!』

孔子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於分析別人淺近話語裡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採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中庸】第五章,只有簡短的一句話,在全篇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第六章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這裡的『知』字,讀四聲,與智慧的『智』字同意。『好』字,也讀四聲,是喜好的意思。『邇言』就是淺近的話。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於分析別人淺近話語裡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採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孔子對舜的智慧大加讚賞,是因為舜從不剛愎自用,而是善於聽取眾人的意見。他通過向人提出問題,又從那人淺近的話語中考察其善惡,隱惡而揚善,執兩而用中。孔子用隱惡揚善,執兩用中來概括舜的大智慧,是非常準確的。舜能隱人之惡,揚人之善,說明他具有博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氣度,這是一個聖明的國君必備的品德。『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既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傑出的領導藝術。無怪乎孔子由衷地感嘆道:『其斯以為舜乎!』『舜』字的本義是仁義盛明,孔子的意思是說,舜之所以為舜,是因為『仁義盛明』這四個字,對於他真是名副其實啊!
堯禪讓帝位給舜時,傳授給他『允執其中』的治國方略,告誡他一定要真誠地把握住中道。怎樣才能把握住『中』呢?這個問題在文獻上沒有記載,在孔子之前也沒有人說得清楚。按照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中的說法,這裡的關鍵是要搞清楚『允執其中』的『其』字指的是什麼。孔子用『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來稱讚舜的大智慧,使我們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這個『其』字,指的就是『兩端』,『其中』就是『兩端』的『中』,『允執其中』就是說,要確確實實地抓着『兩端』的『中』,不可『過』,也不可『不及』。
由此可見,舜之所以有大智慧,就是因為他在治理天下、處理問題的時候,堅持了『允執其中』的大政方針,在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的過程中,緊緊抓住『兩端』的『中』,既能看到『過』的一面,又能看到『不及』的一面,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運用中道公平公正地處理民眾的事情。孔子把這一思想加以充分發揮,貫徹到他關於修身養性、躬行君子、教化民眾、治理天下的整個學說之中,形成了儒家學說的重要哲學理念,這就是『中庸之道』。
後人從『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禮記·中庸】這句話中,概括出成語『執兩用中』,『兩』,就是事物的兩端,一端叫做『過』,一端叫做『不及』。執兩用中,強調在研究和處理問題時,要把握住過與不及這兩端,而取其中正,力求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中庸之道是儒家關於個人修養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價值理論,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毛澤東評價說:『這個思想的確是孔子的一大發現,一大功績,是哲學的重要範疇,值得很好地解釋一番。』【毛澤東書信選集】146-147頁幾千年來,中庸的價值和功用始終閃耀着睿智的光芒,如,關於人生修養方面的嚴以律己,慎獨慎微,中正中和;關於天人關係方面的精誠至誠,成己成物,民胞物與;關於修道育人方面的厚德載物,篤誠謙遜,化育萬物;關於社會發展方面的和諧包容,講信修睦,同心協力等,直至今天,對我們的現實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