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四講 中道何以不行

中庸賞析作者:賈陸英發佈:賈陸英

2020-11-16 12:01

【第四章】子曰:『道即中庸之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即智者,與愚者相對,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與賢者相對,指不賢的人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

【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孔子說:『中庸的道理恐怕不能夠實行了啊!』
第三章,在引述孔子關於中庸是最高的德行這一論斷之後,緊接着在第四章中,引述了孔子對中庸之道為什麼不能實行、不能弘揚的原因分析。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這裏的『道』,就是中庸之道。『我知之矣』的『知』字,讀二聲,是知道的意思。『知者過之』的『知』字,與上句中的『知』字,字同音不同,讀四聲,與智慧的『智』字同音同意。『知者』,也就是智慧超群的人,是與『愚者』相對的。下一句中的『賢者』與『不肖者』相對,『不肖者』,也就是不賢的人。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喝水吃飯,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
本章中,孔子抓住過與不及這個關鍵點,分析了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實行、不能弘揚的原因。無論是智者的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還是愚者的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也無論是賢者的太過分,還是不肖者的做不到,原因都是不能把握住『中』這個度,不能做得恰到好處,難以達到『中和』的境界。這又是為什麼呢?孔子用一個淺顯的比喻,一個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指明了其中的深層次原因。他說:『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人們天天都要喝水吃飯,但是,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品嘗到其中的滋味呢?同樣的道理,人們雖然也在天天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事,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體悟到其中的真諦,這就是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這個比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們之所以不能把握住『中』這個度,不能做得恰到好處,根本原因就在於缺乏對『中庸之道』的自覺性。因此,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增強自覺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關重要的一環。
【中庸】第五章,只有簡短的一句話,子曰:『道其不行矣夫!』意思是說:『中庸的道理恐怕不能夠實行了啊!』這是孔子對自己所期望的『中庸之道』無法推行和弘揚而發的感嘆。從【中庸】全篇的邏輯結構來看,起着承接上章,引起下章的作用。這裏順便學習,不再專設一章講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