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二講 君子而時中

中庸賞析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6 11:50

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尼,也是孔子去世後的諡號曰:『君子中庸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時中:隨時隨地保持在中的狀態下。小人之中庸也應爲『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忌憚:顧忌和畏懼。也。』

仲尼說:『君子中庸,小人違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爲君子隨時隨地保持適中的狀態,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爲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中庸】的第一章,是全篇的總綱,縱論天人之道。從第二章到第十一章,都是作者引用孔子論中庸的言論,闡述總綱的含義。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仲尼,是孔子去世後的稱謂。孔子名丘,字仲尼。尼,也是他的諡號。依照古禮,人們對去世後的人稱其諡號。孔子首先明確地肯定,君子是中庸的,小人是違背中庸的。接著指出了其中的原因:『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爲君子能堅守『時中』的原則,隨時保持適中的狀態,無過無不及。『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爲小人總是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孔子用『君子而時中』來說明君子爲什麼能堅守中庸的品格,含義非常深刻。『時中』,是儒家的重要哲學範疇。這裡的『時』,可以廣義地理解爲時間和空間。事物是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地運動、變化的,因此,君子要保持『中』的狀態,就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做出必要的調整,與時勢保持一致。孔子提出的『時中』觀念,一是指君子立身處世、言行舉措都要合乎時宜,符合中庸之道。二是指君子應依據時勢的變化隨時變通,不能固執己見。孔子的名言『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等等,就鮮明地體現了他的權變思想。孟子稱讚孔子爲『聖之時者』,認爲他順時處世,進退有度。孟子還說:『執中無權,猶執一也。』【孟子·盡心上】就是告訴我們,掌握『中』是需要根據事物的變化而權衡的,否則,就會把『執中』變成僵死地固守一點。由上可知,把握『時中』的原則,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要『合乎時宜』,二是要『隨時變通』。這樣,才能使自己隨時隨地保持在『中』的狀態下,不離中庸之道,嚴守中庸之道,使喜怒哀樂的情緒得以『中節』,從而達到『中和』的理想境界。
在儒家哲學中,『時中』這一概念還包含有防止和克服思想行爲方面的偏面性和極端化,求得事物全面平衡發展的意涵。
堅持『時中』的原則,就必須與時俱進。當歷史的車輪跨入21世紀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總結歷史,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把與時俱進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起,作爲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思想路線。這對於全黨深刻認識和把握時代的發展要求和根本趨勢,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開闢新境界,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堅持『時中』的原則,從我們每個人來說,就是要弘揚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永遠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身處變革的偉大時代,我們無論是對待工作和學習,還是對待生活,都不應當抱著不思進取、『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消極無爲態度;不應當把大量的寶貴時間消耗在人浮於事、互相扯皮、空話套話、無事生非、無謂爭論、無所用心、無所事事之中;更不應當把時間消磨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中。而應當有一種健康的情趣,有一種高尚的追求,發憤圖強,洗心革面,珍惜大好時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有所作爲,有所進步。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