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十二講 平天下之民心爲重

大學賞析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6 01:34

【詩】【詩經·小雅·南山有台】云:『樂音lè,快樂,喜悅只:語助詞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音hào,好好:音hào之;民之所惡惡:音wù,惡惡:音wù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詩】【詩經·小雅·節南山】云:『節高大彼南山,維石岩岩岩岩:險峻的樣子。赫赫師尹師尹:太師尹氏。太師是周代三公之一,民具具:通『懼』爾:你瞻:瞻仰,仰望。』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偏頗,則爲天下僇僇:音lù,通『戮』,殺戮矣。
【詩】【詩經,大雅·文王】云:『殷之未喪師師:民眾,克配能夠符合。克,能夠。配,符合上帝。儀通『宜』監,鑑戒於殷,峻命不易不易:指不容易保有。』道言說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詩經】說:『使人心悅誠服的國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歡的,他也喜歡;老百姓厭惡的,他也厭惡。這樣的國君就可以說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詩經】說:『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聳立。顯赫的尹太師啊,百姓都仰望你。』統治國家的人不可不謹慎。稍有偏頗,就會被天下人推翻。
【詩經】說:『殷朝沒有喪失民心的時候,還是能夠與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請用殷朝作個鑑戒吧,守住天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是說,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心就會失去國家。
本章的主題是『治國平天下』,第一節講絜矩之道,強調爲政者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今天講第二節,指出爲政者奉行絜矩之道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以民心爲己心。作者引用【詩經】中的三篇文獻,從不同角度強調了民心對於國家政權的極端重要性。
第一篇,引自【詩經·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民之父母。』國君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應當體現在哪裡呢?就是要做一個『樂只君子』,也就是使人心悅誠服的國君。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就是要以民心爲己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老百姓喜歡的,自己也喜歡;老百姓厭惡的,自己也厭惡。這樣的國君才能贏得老百姓的真心擁戴,才能稱的上『民之父母』。在先秦時代,儒、法、道各家在如何治理國家上,儘管有許多針尖對麥芒的觀點,但是在治國必須以民心向背爲本這一點上,卻達成了共識。【管子·牧民】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老子·第四十九章】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這些觀點與【大學】的觀點如出一轍。
第二篇,引自【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意思是說,爲政者的地位非常顯赫,就像那巍峨南山上的岩石,高高聳立而又異常險峻一樣,處於萬民仰望的境地。作者告誡說:『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爲天下僇矣。』正因爲如此,爲政者的一言一行都要格外謹慎,做到公平公正。稍有偏頗,就會被天下人推翻。這一觀點,爲歷代儒家所繼承。荀子把君與民的關係,比喻爲舟和水的關係,他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王制】唐朝初年,魏徵在和唐太宗議論朝政時,轉引荀子的話說:『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論政體】
第三篇,引自【詩經,大雅·文王】:『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詩文的第一句,借用殷商的興衰史說明,殷朝在沒有喪失民心時,能夠與上天的要求相符;一旦喪失民心,就走向了滅亡。第二句,語重心長地提醒爲政者,請用殷朝作個鑑戒吧,守住天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在這裡點出了要害:『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心就會失去國家。
關於民心的重要性,已是古往今來毋庸置疑的真理。但是縱現歷史,往往有許多爲政者處於『當局者迷』的狀態,一意孤行,違逆民心,導致王朝更迭,江山改姓,自己身敗名裂的下場。這些深刻的歷史教訓,值得牢牢記取。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