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二講 克明峻德

大學賞析作者:賈陸英發佈:賈陸英

2020-11-16 01:22

【康誥】【尚書·周書】中的一篇。【尚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曰:『克能夠明德。』【大甲】即【太甲】,【尚書·商書】中的一篇曰:『顧是天之明命念念不忘這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顧,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稟性。』【帝典】即【堯典】,【尚書·虞書】中的一篇曰:『克明峻德能夠弘揚崇高的品德。峻,大、崇高。』皆都,指上述引文自明自明:自己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也。

【康誥】說:『能夠弘揚光明的品德。』【太甲】說:『念念不忘這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堯典】說:『能夠弘揚崇高的品德。』這些都是說要自己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本章是【傳】的第一章,對【經】中『三綱領』的『明明德』一句進行引證發揮,說明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乃是自上古以來就強調的修身要領。
上述引文中所說『光明的品德』、『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崇高的品德』,都是指傳統儒學所強調的人性之善。『善』的概念貫穿於三綱領的每一句話中,『明明德』,是說要弘揚、彰顯人性之善;『親民』,是說要棄舊圖新、去惡從善;『止於至善』,是說要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儒家的先賢們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大學】開宗明義提出的『明明德』,緊緊抓住加強道德自我完善,發掘、弘揚人性中的善端,增強抵禦邪惡誘惑的能力這一根本問題,為我們指明了修身養性的正確方向。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以『仁愛』為核心的善心善行,已經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植根於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包含着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與人為善態度這一基本道德觀念的繼承和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篇文章、多次講話中都強調要重視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讓13億人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古聖先賢關於『明明德』的遺訓,一定會在我們這個時代更加發揚光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