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6·3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3 12:00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五世:指魯國的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矣,政逮逮:及於大夫四世四世:指季孫氏的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矣,故夫三桓三桓:魯國的三卿仲孫、叔孫、季孫都出於魯桓公,所以叫三桓之子孫微矣。』

孔子說:『爵祿之權脫離魯國公室,已經五代了;政權落到大夫手中,已經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孫也衰微了。』

孔子怎樣用魯國史證明其歷史觀?

本章承接上章,記述了魯國的歷史,用魯國權力下移而導致的混亂與衰敗局面,進一步證明上章的觀點。

決定各級官員的爵祿,是國家權力的重要象徵。『爵祿之權脫離魯國公室』,標誌着魯國國君政治權力的旁落。自魯君喪失政治權力到孔子說這段話的時候,經歷了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代;自季氏最初把持魯國政治到孔子說這段話的時候,經歷了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代。其時,三桓的子孫也衰微了。孔子用魯國的歷史事實,具體論證了他關於國家大事『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的結論。

以上兩章,反映了孔子對當時形勢的認識和態度。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