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4·37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3 02:39

公伯寮公伯寮:姓公伯,名寮,魯國人音sù速:同『訴』,誹謗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子服景伯:魯國大夫,姓子服,名何,字伯,景是諡號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肆諸市朝:肆,陳屍。古時處死罪人後陳屍示眾。大夫陳屍於朝,士陳屍於市。』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向季孫誹謗子路。子服景伯告訴了孔子,說:『季孫氏已經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我的力量還能夠把公伯寮殺了,把他陳屍於市。』孔子說:『道將要得到推行嗎?是天命決定的;道將要廢棄嗎?也是天命決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麼樣呢?』

怎樣理解孔子關於天命的思想?

從上章與本章來看,孔子是在遇到危難、挫折或打擊的情況下談到天命。這與【子罕篇】第9章『子畏於匡』時談及天命,意思相同。他認爲,『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爲,即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從【論語】全篇來看,孔子的天命思想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他認識到世間存在著人力所不能支配的領域,因而在遭到危難、挫折的時候,他歸之於天命,對此表現出冷靜面對的態度,不求必成;另一方面,他又自信把握了天命,自認是秉承天命,表現出高度的自信。如關於爲仁的思想,他強調『爲仁由己』,『未見力不足者』。這是支持他在逆境中永不氣餒,永不退縮,『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支柱。他自述五十而知天命,應該兼有這兩方面的含義。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