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4·29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3 02:35

子曰:『君子道者三君子道者三:君子之道主要有三條,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說:『君子之道主要有三條,我還沒能做到啊!有仁德的人不憂慮,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是老師自己說自己呀!』

孔子爲什麼把仁、智、勇三者稱爲『君子之道』?

在【子罕篇】第28章中,孔子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本章中,孔子又稱此三者爲『君子之道』。這是因爲,【論語】中論及君子的品行,包括仁、孝、悌、忠、恕、禮、義、廉、恥、敬、讓、公、誠、智、勇、恭、寬、信、敏、惠等,由於個體不同的秉賦和性格特徵,這些德行體現在每個人身上都有所不同。但是,唯有智、仁、勇三者,是君子所由成德的三個必備條件【中庸】稱爲『三達德』,也是君子必須具備的三種品德。而『不憂』、『不惑』、『不懼』,則是每個人修養此三種品德的必由之路、追求的目標和所要達到的境界。說『我無能焉』,意在強調其踐行之不易。

孔子從君子個人所展現的若干道德觀念中,突出了『智、仁、勇』三種品德,作爲君子之道,進而又把『仁』提升爲統領各種道德規範的總道德,形成了儒學的倫理道德體系。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