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4·17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3 02:31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和公子糾都是齊國國君齊襄公的弟弟。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齊桓公,管仲、召忽共同輔佐公子糾。公子小白齊桓公和公子糾因爲兄長齊襄公無道,二人怕受牽連,公子小白齊桓公由鮑叔牙侍奉逃往莒音jǔ舉國,公子糾由管仲和召忽侍奉逃往魯國。齊襄公被殺以後,公子小白先返回齊國,立爲君,即齊桓公。之後興兵伐魯,逼迫魯國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主,而管仲不死。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向齊桓公力薦,後歸服齊桓公,成爲齊國上卿即宰相。後來,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爲春秋時期第一霸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九合諸侯:指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盟會,不以兵車不以兵車:不靠武力的意思,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這就是他的仁。如,乃、就是,如其仁。』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他的哥哥公子糾,公子糾的師傅召忽因此自殺,而他的另一位師傅管仲卻不死。』接著又問:『管仲沒有仁德吧?』孔子說:『齊桓公多次地主持諸侯間的盟會,不用武力就停止了戰爭,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子路爲什麼質疑管仲?孔子爲什麼肯定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諡號爲『敬』,故又稱敬仲,史稱管子,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子路認爲管仲忘記了自己主人公子糾的恩情,轉而侍奉殺了公子糾的仇人齊桓公,是忍心害理,因而說他沒有仁德。孔子則從總體上、大節上看待歷史人物,充分肯定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制止戰爭,贏得長時期較爲穩定局面的歷史功績,認爲這對於廣大民眾有好處。因而高度讚揚說:『如其仁,如其仁!』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