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3·5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佈:賈陸英

2020-11-13 02:02

子曰:『誦詩三百詩三百:【詩經】三百零五篇,舉其成數,言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不達:不能通曉治國之道以及施政之策;使於四方,不能專對專對:隨機應變,獨立應對。專,專擅,獨立。雖多,亦奚以為亦奚以為:又有何用。亦,又。奚,何。以,用。為,表示疑問的語助詞,常與『奚』、『何』連用。如『何以文為』?』

孔子說:『熟讀【詩經】三百篇,讓他處理政務,不能通曉治國之道以及施政之策;派他出使各國,又不能隨機應變,獨立應對。雖然學了很多,又有什麼用呢?』

本章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治學精神?

【詩經】三百零五篇,是經孔子整理而成的一部儒學經典。它總結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600年治亂得失的經驗,包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深刻道理,是當時的為政者必讀之教材。據【左傳】記載,春秋時代的外交場合,使者在談判應對時多背誦【詩經】中的詩句,以增強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可見,【詩經】又是外交人才的必讀書。孔子說,熟讀詩經而不能處理政事,不能在外交中應對自如,學的再多也是沒有用的。這充分體現了他學以致用的治學精神和教學要求。

孔門設教,主張博學於文,更重視經世致用,培養學者從政、外交等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孔子重視學詩,基本的意義也在於此。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