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0·10 食不語,寢不言。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佈:賈陸英

2020-11-12 23:27

食不語,寢不言。

吃飯的時候不交談,睡覺的時候不說話。

孔子因何主張『食不語,寢不言』?

張居正作注說:『語是答述。言是自言。夫子當食之時,不與人語。蓋人喉中有食、氣二管。食管以納飲食,氣管以出聲音。當食而語,則氣管為食所礙,或致哽咽之患,故慎之也。當寢之時,不自發言,蓋人臟腑虛懸,然後聲氣之發,出而無窒。當寢而言,或致損氣,故亦慎之也。』張居正在這裏是從生理衛生健康的角度講的,是很有道理的。

再從『禮』的角度看,嘴裏嚼着東西的時候說話,會給人不雅觀的感覺;該睡覺的時候說話,發出的聲音會吵到別人。因此,孔子養成了『食不語,寢不言』的良好習慣。他認為,『禮』是至高無上的,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必須依照禮的規範去做,必須按照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讓自己的行為『不逾矩』。

這一章所記,雖簡潔明了,卻是孔子個人修養的具體反映,也是他身體力行,教化弟子們時的具體做法。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