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9·11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佈:賈陸英

2020-11-12 20:38

子疾疾:病情嚴重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為臣:組織學生做家臣。古時大夫的喪禮,由家臣為其操辦,準備喪服及各類治喪器具。病間間:病情減輕,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寧無寧:寧可。『無』是發語詞,沒有實際意義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大葬:指大夫的葬禮,予死於道路乎?』

孔子病重,子路組織學生做家臣為孔子準備後事。待孔子病情減輕一些的時候說:『我的病已經很久了呀,仲由做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沒有家臣而要裝作有家臣,我騙誰呢?騙天嗎?況且,我與其在家臣的侍奉下死去,不是寧可在你們這些學生的侍奉下死去更好些嗎?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的葬禮安葬,難道就會被丟在路邊沒人埋嗎?』

孔子對子路的批評說明了什麼?

第一,說明孔子對誠實做人原則的堅守。孔子此時已不在位,沒有家臣,也不能享受當時大夫去世,喪禮由家臣辦理的禮節。子路想把老師的喪事辦得隆重又風光,就讓孔子的弟子門作家臣為孔子治喪,所以是『無臣而為有臣』。孔子病情好轉後知道了此事,非常生氣,批評子路不應該『行詐』。吾誰欺?欺天乎?接連兩問,語氣強烈,表明了上天不可欺,君子應當坦蕩誠實做人的鮮明態度。

第二,說明孔子對禮的堅守。子路的本意,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雖是好意,但行詐卻背離了仁心。正如孔子所說:『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八佾】,一個人,如果背離了仁心,要那個形式上的禮儀還有什麼用?孔子向來十分重視喪禮和祭禮,認為君子必須嚴格遵守周禮的等級規定,而不可違逆僭越一步。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從孔子對待自己喪禮的態度,可以看到他對禮的堅守;從孔子對子路的批評中,也可以看到他『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的態度。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