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9·5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佈:賈陸英

2020-11-12 20:35

子畏於匡畏於匡:在匡地被拘禁。畏,拘囚。匡,地名,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文不在茲:文指禮樂制度,或說文化。茲,這裏,孔子指自己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後死者:孔子自稱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在匡地被拘禁,他說:『周文王死後,周代的禮樂制度文化遺產不都保存在我這裏嗎?天如果要讓這種文化滅亡,那我這個後死者也不會掌握這些文化了;天如果不讓這種文化滅亡,那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孔子在困境和險境中因何每每提及『天』?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自衛去陳時經過匡這個地方,匡人曾受到魯國陽虎的掠奪、殘殺,孔子相貌與陽虎相像,匡人誤以為孔子是陽虎,將他圍困。孔子在此危難之際說出『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這樣的話,表明他自覺擔當傳承西周文化重任的使命感。孔子自信地認為,他之所以能夠保存和掌握周代的禮樂制度、文化遺產,是天命使然,天不讓這種文化滅亡,因此,那匡人就不能把我這個傳承者怎麼樣。

我們曾說,孔子在困境和險境中,總是提到『天』、『命』、『天命』。他的天命觀是指人力所不能及的因素。對於天命,孔子的內心世界複雜而充滿矛盾。有時,他會感到無可奈何。例如,當他最得意的弟子顏回英年早逝時,他悲痛地說:『噫!天喪予!天喪予!』【論語·先進】當他的弟子冉伯牛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着稱得重病危及生命時,他惋惜地說:『這是命呀!這樣的人竟生這樣的病!這樣的人竟生這樣的病!』【論語·雍也】有時,他也十分自信,相信自己所行之道符合天命,在這一點上建立起堅強的信心。例如,本章中當匡人圍困他時,他以西周文化的傳承者自任,並說:『天如果不讓這種文化滅亡,那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同樣的,當宋國的司馬桓魋要殺孔子,弟子們勸他『快點跑』的危急時刻,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論語·述而】

對於命,孔子認為人力所不能及;對於仁,孔子又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可以做到。『為仁由己』【論語·顏淵】,『未見力不足者』【論語·裏仁】,都是他相信並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他身處亂世,一生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聚徒講學,把中華文化傳播到普通民眾中去,都表現了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自強不息奮鬥精神。

關於孔子『與命、與仁』見【子罕篇】第1章的記載,錢遜先生有如下獨到的解讀:他強調人的主觀努力,但又不得不承認天命;他強調知命,但又不是消極地聽天由命;以知命為精神支柱,不放棄為仁的主觀努力,這是孔子思想中矛盾而又統一的兩面。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