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7·25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佈:賈陸英

2020-11-12 20:20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有恆者:始終如一保持一定操守的人,斯可矣。亡亡:同『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約:窮困而為泰泰:奢侈,難乎有恆矣!』

孔子說:『聖人我是見不到了,能見到君子就可以了。』孔子又說:『善人我是見不到了,能見到有恆心的人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有,空虛卻裝作充實,窮困卻裝作奢侈富足,這樣就難於有恆了。』

一個人,進德修業要從何處入門?

聖人與君子,善人與有恆者,是古人對人的學業、品質的不同評價標準。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說:『聖人君子以學言,善人有恆以質言。』善人,好比毛澤東所說『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的人,這是很難的。然善人的欠缺之處,在於質多而文少。人若有恆心,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日積月累則可以成為善人。善人若能博文好學,使質與文配合恰當,即可成為『文質彬彬』的君子。君子若能在學業上永不停步,也可以成為聖人。

有恆者與聖人相比,相差甚遠。但人如不能有恆,決不可能成聖。孔子期望得見有恆者,感嘆亂世之中人心浮澡虛華,列舉『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三種表現,指出這是造成人無恆心的主要原因,告誡人們進德修業要從誠實有恆開始。為人們指出了掃除浮澡虛華等心理扭曲障礙,樹立恆心和毅力,始終保持操守,堅持進德修業,不斷進步的道路。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