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6·25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爲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20:06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井有仁焉:仁,同『人』,其從之也?』子曰:『何爲其然也?君子可逝逝:去,往也,不可陷陷:陷入也;可欺也,不可罔罔:蒙蔽,愚弄也。』

宰我問道:『一個仁者,如果告訴他有人落井了,他會跟著跳下去救人嗎?』孔子說:『爲什麼要這樣呢?君子可能受騙到井邊去救人,但不會貿然跳入井中;他可能被欺騙,但不會被愚弄。』

孔子應答『從井救人』之問對我們有何啟示?

宰我是孔門弟子中具有懷疑精神的人,他假設了『井有仁焉』這個情境去問老師。孔子認爲,仁人君子心存善念,如有人欺騙他說『井有仁焉』,他會急忙趕去救人。但一個君子,必是智仁勇三者兼備,有能力判斷自己的處境和事物的實際狀況,從而採取明智而有效的方法去恰當處置,因而他不會貿然跳入井中。他可能一時被合乎情理的謊言所欺騙,但不會昧於事理,做出愚蠢的事。孔子的應答啟示我們,救人也好,行仁義也好,都應當講究方式方法。

『從井救人』這個成語就出典於此,用以諷刺一些人想做好事但方式方法不恰當,結果不僅事與願違,反而會危及自己。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