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6·9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20:01

伯牛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孔門十哲之一,長於德行有疾,子問之,自牖音yǒu友:窗戶執其手,曰:『亡亡:喪失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探望他,從窗戶外握着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呀!這樣的人竟生這樣的病!這樣的人竟生這樣的病!』

孔子因何對『伯牛有疾』嘆息不止?

冉伯牛是孔門十哲之一,以德行着稱。他為人端正正派,善於待人接物。孔子對冉伯牛十分器重,魯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晉升為魯國司空,冉伯牛繼孔子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績顯著,深得民心。所治之地,『路無拾遺,器不雕偽』,成了其他諸侯國學習的榜樣,並受到孔子高度讚賞。他曾隨孔子周遊列國,廣施教化,為人所敬,有很高的威望。可惜因惡疾早逝。重病期間,孔子探望他後十分惋惜,又十分無奈,因而嘆息不止。

『命矣夫』,體現了孔子『知天命』的思想,這是孔子思想中重要的部分。【論語】中多處談到命、天命,都是指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孔子所說要『知天命』,就是強調要承認世界上存在着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