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4·15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18:32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貫:貫穿,貫通,統領。如以繩穿物,此處指用一個基本觀念把各種觀點貫穿、統領起來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門人:指孔門弟子,即曾參當時的同學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忠恕:盡己之謂忠,忠是真心待人,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推己之謂恕,恕是推己及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已矣。』

孔子說:『曾參呀!我的學說是用一個基本觀念貫穿起來的。』曾子說:『是的。』孔子出去後,學生們問:『這是什麼意思呢?』曾子說:『老師的學說,就是忠、恕二字罷了。』

怎樣理解夫子之道就是忠恕二字?

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這個從始至終貫穿於孔子學說的『道』是什麼呢?曾參的理解是:『忠恕而已矣。』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愛之道,曾子的概括,雖然不是孔子學說的全部,但卻抓住了『為仁之方』這個道德實踐的要害。曾子之所以這樣概括老師的思想,是有依據的。在【論語·雍也】中,當學生子貢問怎樣做才算是仁時,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在【論語·衛靈公】中,當子貢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時,孔子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所問是同一個問題,就是君子如何踐行仁愛之道,孔子則從『忠』和『恕』兩個方面加以回答。曾參深諳老師的思想,把這兩個方面概括為孔子『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

『忠』、『恕』二字是實踐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學說的兩個方面,核心是為人處事心裡要想到別人,不要只想到自己。這是儒家待人的根本精神,是實行孔子仁學思想的出發點。正如朱熹所說,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難以用一句話來說明。曾子用忠恕來說明,是因為忠恕是人人能知能行的最淺顯的道理,他希望人們能從這最淺顯的地方做起,在自己的實踐中逐步領會孔子思想。

『忠恕』之道指明了人類社會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道德準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它對於引導人們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向上向善、孝老愛親、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團結友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時代新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它對於以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以相互合作、普惠共贏的精神推進經濟全球化,以相互借鑑、求同存異的精神推進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忠恕』之道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就是把天地視為父母,把人民視為兄弟,把萬物視為朋友的『天人合一,民胞物與』思想。它對於保護人類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