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4·4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18:26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音è鍔:與善相對,泛指一切不好的、惡劣的、乃至極壞的行為也。』

孔子說:『如果立志於追求仁道,堅守仁道,奉行仁道,就不會有惡行了。』

本章中『惡音è』字的讀音、含義,為何與上章『惡音wù』字的讀音、含義不同?

『惡』,是個多音字。其中,與善良的『善』字相對應的,讀惡音è;與喜好音hào的『好』字相對應的,讀音wù。究竟取何種讀音、何種含義,要依據文章的語境來判斷。上章講『能好人,能惡人』,與好音hào,喜好相對應的,只能是惡音wù,厭惡,成語『好逸惡勞』便是如此。

本章只出現一個惡字,故而引出兩種詮釋:其一,好、惡的惡音wù,與上章惡字同義。據此,『無惡也』仍是對人而言,全句之意是,『只要存心於仁,他對人便沒有真所厭惡的了』。此解在邏輯上難以立足。好與惡,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沒有好,便沒有惡;沒有惡,也就沒有好。倘若他『對人便沒有真所厭惡』了,也就沒有『真所喜好』了。人群中,固然有一般的行為不端者,對他們施以愛心,促其改變是應該的,也是可能的。人群中也有極少數兇殘無比、作惡多端者,其良心早已泯滅,豈能『無惡也』。從【論語】通篇來看,此解也不符合孔子之意,故不予採納。

其二,善、惡的惡音è,與上章惡字不同。據此,本章的『無惡也』是對己而言,而非對人,是從反面闡述『里仁為美』,可譯作『就不會有惡行了』,或『就不會做壞事了』。這樣的詮釋,才符合孔子原意。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