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2 15:16

曾子曾子:姓曾,名參音shēn申,字子輿,孔子晚年的學生曰:『吾日三省三省音xing醒:省,省察、反省、檢查。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傳:指老師傳授給自己的學問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

每日自省,體現的是什麼精神?

【論語】開篇,把每日自省的精神提出來,意義重大。孔子說:『君子求諸己』【論語·衛靈公】,強調君子的修爲要有高度的自覺性。自省,正是體現『求諸己』精神的自我修養方法和途徑,是儒學的『爲學之本』。【論語】中多處提到這個問題,例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論語·公冶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論語·憲問】篇記載,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訪孔子。孔子問道:『先生近來在做什麼?』使者回答說:『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此話一語中的,道出了蘧伯玉日日自省其過的優良品德。蘧伯玉是衛國著名的賢大夫,他外寬內直,生性忠恕,精誠坦蕩,終生與孔子爲摯友,是一個富於自省精神的人。【淮南子·原道】篇稱讚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他每一天都要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錯誤,力求使今日之我勝昨日之我;每一年都要思考前一年的不足,到了五十歲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所犯的過錯。他的所作所爲,受到孔子高度肯定。

之所以說『自省』是儒學的『爲學之本』,是因爲它揭示了孔門學問的內涵,是以道德的實踐爲基礎的,其過程包含著深刻的內心體驗與反省。當今社會,情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通過自省來加強個人道德修養,也不再局限於當年曾子自省的三方面內容,而有了新的內容、新的要求、新的標準。但是,內省的自我修養方法和途徑,經常地進行自我批評的精神,非但沒有過時,而且仍然是不可須臾離開的。

爲人謀而不忠乎的『忠』,並非專指『忠君』。古人對『忠』字的注釋是:『盡己之謂忠』,也就是對人盡心竭力的意思。在【論語】中,孔子及其弟子們講忠,大都是作爲一般道德規範,泛指對一切人。『爲人謀而不忠乎』的『忠』,也是泛指。孔子還每每以『忠』和『信』並舉,講『忠信』,作爲君子道德生活的重要德目。曾子把爲人謀劃事情是否盡心竭力,列爲每日反省自己的一件大事,彰顯了孔門師徒真誠待人的精神。

漢以後,儒家思想被定爲一尊,後世儒家爲適應專制主義的需要,對孔子的思想作了許多解釋、發揮。他們的解釋和發揮,與【論語》裡記載的孔子本來的思想,在許多問題上既有聯繫,又有不同。這是在讀【論語】和了解、研究孔子思想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一個問題。【論語】關於『忠』的內涵,就與後世儒家提倡的忠君思想,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例如,孔子講『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是相互對等關係,並非提倡愚忠。漢儒的詮釋,接近孔子原意。而宋儒則說,即使君主無禮,臣下也應盡忠,由此發展到不問是非的愚忠參見【八佾篇】第19章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