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引論十一

國史大綱作者:錢穆發布:一葉知秋

2020-10-12 03:11

然則中國社會,自秦以下,其進步何在?曰:亦在於經濟地域之逐漸擴大,文化傳播之逐次普及,與夫政治機會之逐次平等而已。其進程之遲速不論,而其朝此方向演進,則明白無可疑者。若謂其無清楚界限可指,此即我所謂國史於和平中得進展,實與我先民立國規模相副相稱,亦即我民族文化特徵所在也。

嘗謂世界群族,其文化演進,主要者不越兩型:

一者環地中海之四周,自埃及、巴比倫、愛琴、波斯、希臘、羅馬以漸次波及於歐羅巴之全部,此西方之一型也。

一者沿黃河兩岸,以達於海濱,我華夏民族,自虞、夏、商、周以來,漸次展擴以及於長江、遼河、珠江流域,並及於朝鮮、日本、蒙古、西域、青海、西藏、安南、暹羅諸境,此東方之一型也。此二型者,其先限於地勢,東西各不相聞接。

西方之一型,於破碎中為分立,為並存,故當務於『力』的戰爭,而競為四圍之戰。東方之一型,於整塊中為圍聚,為相協,故常務於『情』的融和,而專為中心之翕。一則務於國強為並包,一則務於謀安為系延。

故西方型文化之進展,其特色在轉換,而東方型文化之進展,其特色則在擴大。轉換者,如後浪之覆前浪,波瀾層疊,後一波涌架於前一波之上,而前一波即歸消失。西洋史之演進,自埃及、巴比倫、波斯以逮希臘、羅馬,翻翻滾滾,其吞咽卷滅於洪濤駭浪、波瀾層疊之下者,已不知其幾國幾族矣。

擴大者,如大山聚,群峰奔湊,蜿蜒繚繞,此一帶山脈包裹於又一帶山脈之外,層層圍拱,層層簇聚,而諸峰映帶,共為一體。

故中國史之演進,不僅自兩漢而隋、唐,兩宋、明,一脈相沿,繩繩不絕;即環我族而處者,或與我相融和而同化,如遼、金、蒙古、滿洲、西藏、新疆諸族;亦有接受我文化,與我終古相依,如梁甫之於泰山然,則朝鮮、日本、安南之類是也。朝鮮、安南久屬中國而猶得自存,此尤明受中國文化之賜。

將西洋史逐層分析,則見其莫非一種『力』的支撐,亦莫非一種『力』的轉換。此力代彼力而起,而社會遂為變形。其文於同一世界中,常有各國並立;東方則每每有即以一國當一世界之感。

故西方常求其力之向外為戰爭;而東方則惟求其力於內部自消融,因此每一種力量之存在,常不使其僵化以與他種力量相衝突,而相率投入於更大之同情圈中,卒於溶解消散而不見其存在。我所謂國史於和平中見進展者在此。

故西方史常表見為『力量』,而東方史則常表見為『情感』。西方史之頓挫,在其某種力量之解體;其發皇,則在某一種新力量之產生。中國史之隆污升降,則常在其維繫國家社會內部的情感之麻木與覺醒。此等情感一且陷於麻木,則國家社會內部失所維繫,而大混亂隨之。

中國史上之大混亂,亦與西方史上之『革命』不同。西方史上之革命,多為一種新力量與舊力量之衝突。革命成功,即新力量登台,社會亦隨之入一新階段。中國史上之混亂,則如江河絕堤,洪水泛濫。泛濫愈廣,力量愈薄,有破壞,無長進。必待覆歸故槽,然後再有流力。中國社會,自秦以下,大體即向『力』的解消之途演進。迄於近世,社會各方平流緩進,流量日大,而流速日減。以治西史之眼光衡之,常覺我民族之潺緩無力者在此。

然我民族國家精神命脈所系,固不在一種力之向外衝擊,而在一種情之內在融和也。蓋西方制為列國爭存之局,東方常為融和者,至是乃不得不捲而藏之,而追隨於彼我角力爭勝之場;此已為東方之不得不見遜於西方者矣。抑我之所以為國家社會內部一統情感融和者,方其時,又適值麻痹墮退之際,自清中葉後干、嘉以來,川、楚、兩粵大亂迭起,洪流四泛之象已成,中國社會本苦無力,又繼之以追隨西方角力爭勝之勢,既不足以對外,乃轉鋒而內向。終於『情』的融和,常此麻木,『力』的長成,遙遙無期。不斷絕堤放壩,使水流不斷泛濫,洪水遍於中國,而國人仍復有沉酣於憑藉某力推翻某力之好夢者。此又不明國史真相,應食惡果之一至可痛心之例也。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