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徐无鬼第廿四(九)

庄子集释作者:郭庆藩发布:懋基

2020-10-6 10:58

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一〇

践.蹍.俱履蹈也.夫足之能行.必履于地.仍赖不践之土而后得行.若无余地.则无由安善而致博远也.此举譬也

“恃其所不蹍”女展反.李云:一足常不往.故能行广远也.◎俞樾曰:两践字并当作浅.或字之误.或古通用也.足之于地.止取容足而已.故曰足之于地也浅.然容足之外.虽皆无用之地而不可废也.故曰虽浅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外物篇曰.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即此义也.下文曰.人之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少与浅.文义相近.若作践则不可通矣

夫忘天地.遗万物.然后蜩翼可得而知也.况欲知天之所谓.而可以不无其心哉

知有明暗.能有少多.各止其分.则物逍遥.是以地藉不践而得行.心赖不知而能照.所以处寂养恬.天然之理.故老经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合〔喻〕也

此略标能知七大之名.可谓造极.自此以下历解义

道也

一是阳数.大一.天也.能通生万物.故曰通

用其分内.则万事无滞也

大阴.地也.无心运载而无分解.物形之也

“解之”音蟹.下同.又佳买反

用万物之自见.亦大目也

各视其所见〔为〕大目

因其本性.令各自得.则大均也

缘.顺也.大顺则物物各性足均平

“令各”力呈反.下同

体之使各得其分.则万方俱得.所以为大方也

万物之形.各有方术.蜘蛛结网之类.斯体达之

命之所期.无令越逸.斯大信也

信.实也.稽.至也.循而任之.各至其实.斯大信也

一〇

真不挠则自定.故持之以大定.斯不持也

物各信空.持而用之.其理空矣

“不挠”乃孝反

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颉滑有实一〇.古今不代一一.而不可以亏一二.则可不谓有大扬榷乎一三.阖不亦问是已.奚惑然为一四.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一五

夫物未有无自然者也

上来七大.未有不由其自然者也

循之则明.无所作也

循.顺也.但顺其天然.智自明照

至理有极.但当冥之.则得其枢要也

窈冥之理.自有枢机.而用之无劳措意也

“枢”尺朱反

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

郭注云.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也

夫解任彼.则彼自解.解之无功.故似不解

体从彼学而解也.戒〔不〕成性.故似〔不〕解

明彼知也

能忘其知.故似不知也

我不知则彼知自用.彼知自用.则天下莫不皆知也

不知而知.知而不知.非知而知.故不知而后知.此是真知

应物宜而无方

各以其分

一〇

万物虽颉滑不同.而物物各自有实也

颉滑.不同也万物纷扰.颉滑不同.统而治之.咸资实道

“颉”徐下结反.“滑”乎八反.向云:颉滑.谓错乱也

一一

各自有故.不可相代

古自在古.不从古以来今.今自存今.亦不从今以生古.物各有性.新故不相代换也

一二

宜各尽其分也

时不往来.法无迁贸.岂赖古以为今耶

一三

榷而扬之.有大限也

如上所问.其道广大.岂不谓显扬妙理而榷实论之乎

“扬榷”音角.又苦学反.三苍云:榷.敌也.许慎云:扬榷.粗略法度.王云:榷略而扬显之.◎庆藩案:释文引三苍云.榷.敌也.敌当作敲.说文:榷.敲击也.汉书五行志榷其眼.师古注云:榷.谓敲击去其精也.敌敲二文以形近而误

一四

若问其大榷.则物有至分.故忘己任物之理可得而知也.奚为而惑若此也

阖.何不也.奚.何.无识之类若夜游.何不询问圣人.及其弱丧而迷惑困苦如是何为也

一五

夫惑不可解.故尚大不惑.愚之至也.是以圣人从而任之.所以皇王殊迹.随世为名也

不惑圣智.惑于凡情也.以圣智之言辨于凡惑.忘得反本.复乎真根.而不能得意忘言而执乎圣迹.贵重明言.以不惑为大.此乃钦尚不惑.岂能除惑哉.斯又遣于不惑也

“惑解”佳买反.注同.“复于”音服.又扶又反

一.赵谏议本不亦作亦不

二.唐写本惑下有也字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